可想而知,第504營第2連的無畏衝鋒,一定會感染大銀幕前包括元首大人在內的所有人。尤其是當這些在“第五幕”開場鏡頭前倖存下來的“最後的鐵騎兵”前一刻還在暢想著和平的生活一個月的假期,下一刻又一個接一個的壯烈“犧牲”,倒在完全實景拍攝的鏡頭前的震撼力更是強大到無以復加。 “上士,振作點!上士,給我振作起來。你的賽拉還在等……” “長官,長官,快醒醒,快醒醒!敵人衝上來了……” “少尉,快裝彈!快快!……” “轟——”一聲巨響,整個陣地被炸上了天。 就在二連堅守的陣地被轟炸的瞬間,從電影開場就一直穩穩拍攝忠實記錄的“實景鏡頭”也被炸上了天。帶動銀幕前觀眾的視角也跟著一起天旋地轉。然後重重的落地。 那種感覺,就像是聚焦在第504營第2連“最後的鐵騎兵”的視角,被一下子炸飛到了大銀幕之外。就彷彿擁有“偷窺視角”的觀眾被鏡頭從全身心沉浸在電影畫面,一下子拉回到觀眾席位。再回味這種“出脫”的感覺,更像是穿越了被大銀幕隔開的兩個世界:“電影世界”和“現實世界”。 觀影大廳的觀眾紛紛下意識的後仰,又或是驚叫著抱頭躲避,都是對“穿越鏡頭”最真實的第一反應。當真是“驚魂動魄”到“六神無主”。 所以這一次的觀感與之前都不同。或者準確的說,“第五幕:最後的鐵騎兵”的結尾,將觀眾的“代入視角”從劇中人的身上一下子“炸出”了大銀幕。 就在所有人都被這神奇的“穿越鏡頭”震撼到無以復加時,定格在大銀幕上的傾斜視角(鏡頭),忽然動了動。艱難的呼吸聲伴隨著抖動的鏡頭從“畫外音”響起。 天哪,是一直被忽略在鏡頭之外的攝影師! 然而即便到了整部電影的結尾,這位忠實記錄了第504營第2連官兵最後一戰的不知名隨軍攝影師,從始至終也沒有在鏡頭前露面。要不是這顆威力巨大的炮彈將整個陣地連同攝影機位一同炸飛,這位不知名隨軍攝影師也不會失去身位,丟掉手中的攝影機。 看懂了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剪輯的電影鏡頭,“打破第四面牆”的觀影大廳,一時寂靜無聲。 隨著這位不知名的隨軍攝影師斷斷續續越來越艱難的喘息,抖動的畫面開始有鮮血下滴。顯然剛才那顆威力巨大的炮彈也炸傷了這位不知名隨軍攝影師。而且已經到了重傷不治的彌留之際。 正如大銀幕前觀眾的預期。很快,整個大銀幕都被隨軍攝影師的鮮血染紅。 “導演沒喊停,那就,那就一直拍。”二樓觀影區的法國傳奇女明星約瑟芬·貝克頓時淚灑當場。 “咔——”一束強光將元首“偉岸的身影”照亮,電影畫面隨之戛然而止。 短暫的停頓後,觀影大廳內窒息的氣氛陡然爆棚。 觀眾自發的起立,各個淚流滿面,一時掌聲如雷。 “我的天使,你又完成了一次創舉。”元首大人和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激動的握手而不是擁抱,彰顯出超越性別的尊重:“這無疑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能得到您的鼓勵,是我參加這次拍攝最大的意義。”歸根結底,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也是一位好演員。 “啊,我的天使。這是帝國的榮光。”元首大人在鏡頭前的表現力也確實能蠱惑人心。 “不愧是萊妮。”比起一樓觀影大廳內座無虛席的普通觀眾最樸實的感動,作為資深電影人的奧地利女明星發明家海蒂·拉瑪卻有更深刻的觀察:“從《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瑪蓮娜對著觀眾席展顏一笑說‘我想拍電影’開場,到不知名隨軍攝影師被炸出鏡頭血色落幕,萊妮將二號人物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不計成本為了配合第三帝國宣傳戰而全力打造的《國家榮耀:大戰役》巢狀進了‘我想拍電影’的‘戲中戲’的架構之內。‘打破第四面牆’的同時,也徹底打破了‘二號人物’給影片強行賦予的‘納粹宣傳戰的意義’。成為一部電影人的血色情書(嘖嘖,感覺這池子已經容不下您了啊,大人)。” 奧地利女明星發明家海蒂·拉瑪的深刻觀察,也呼應了第二選角助理安娜·莫菲特對《大戰役》電影拍攝的理解:“記錄真實發生的事件是支援萊妮·裡芬施塔爾完成《大戰役》最終剪的強大信念。正如喬瓦尼導演最後的遺言:‘戰爭從來不是我們這些電影人的責任。我們的責任是在這場人類血腥的自相殘殺中找到屬於電影人的一塊血色幕布。用電影人的方式來記錄,描述,創作。好的壞的,正義的邪惡的,又或者只是悲喜人生中一朵微不足道的綻放在胸口的血花。’” “SA3姐妹團”團長,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道出了所有電影人的心聲:“‘只是悲喜人生中一朵微不足道的綻放在胸口的血花。’”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