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種十分尷尬的手段去做宣發,那就是印刷宣傳海報。各級機構全力開動,在短時間內印刷了大量的《科爾貝格》電影海報,並且將這些海報送到德國境內的每一個角落,以“激勵民眾繼續固守國土”。 除此之外,德軍還派出所剩無幾的軍用飛機,將電影的海報和膠片複製空投給盟軍包圍圈內的德軍殘餘部隊,試圖“激起他們的抵抗熱情”。這些膠片複製有沒有在包圍圈內放映,已無從考證。不過這種景象也就維持了一個多月,1945年3月下旬,電影被強令下線。因為科爾貝格這座城市已被蘇軍佔領。就這樣,這部納粹德國最後的電影作品,投入巨資,佔用了巨大的國家資源後,僅僅上映了不到兩個月就給撤檔。 而納粹德國也在一個多月后土崩瓦解。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這也是《國家榮耀:大戰役》最讓人驚歎的地方之一。簡單來說,從二戰的歷史程序上看,即便沒有這部“無限經費”的《國家榮耀:大戰役》,也會有“不惜工本”的《科爾貝格》。 這同樣是《大戰役》“類二戰劇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劇情融合時空”主線劇情自行衍生,令人信服的歷史座標,以及完全合情合理的劇情指令碼。 對了,《國家榮耀:大戰役》也是一部彩色電影。喜歡大反派也有春天2()大反派也有春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