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說說你的經歷,吳塵。如果可以的話。”抑制下來精神波動的愛麗絲本體,想要深入瞭解吳塵的過往。這也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當然。”從始至終,吳塵都保持著輕鬆的微笑:“在那之前,我想先參觀一下這座沉船灣。”
“好,沒問題。”愛麗絲本體爽快的答應。至於愛麗絲1049路上一直惦記著的LNG罐體記憶體三顆“生化繭”,愛麗絲本體一定做好了安排。作為凝固在最大、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結晶海床內的人類最後的避難所,沉船灣內無疑儲存並繼承著人類文明最後殘餘的黑科技。這也是愛麗絲1049執意前來這裡的原因。
“我陪你。”完成交接的愛麗絲1049也是一身輕鬆。
“多謝。”吳塵欣然點頭。
如果把結晶的海床看作是一條儲量豐富的“礦脈”。凝固在鹽晶中的沉船灣就好比如人類挖掘的“礦洞”。而堆疊在礦洞中的一艘艘沉船就是地下“工棚”。混合著各種感官刺激的輪船墳場,有一種凌亂的美感。
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提及。為了抵禦生化病毒的侵襲,這些被稱為海上移動避難所的船舶在出海之前,都經過必要的升級改造。不僅儲存了大量的飲水和食物,而且將僅用於太空站和核潛艇的“水迴圈”和“空氣迴圈”系統,都提前安裝到位。這是《生化危機》主線劇情沒有展現的眾多支線之一。就好比在冷戰對抗最激烈的核子危機時代,建造地下避難所成為全民熱潮。自“浣熊市事件”,生化危機全球爆發的10年間,就有以億萬富翁為代表的著名科技公司和各種組織、機構甚至集舉國之力,專門打造並對外售票的各種海上移動避難所。這也是躲避在全世界蔓延的t病毒,確保不被屍群啃咬最具價效比的手段。
畢竟,比起只用拯救極少數人的太空站,海上移動避難所能夠拯救更多的倖存者。
人們不禁會想,只要在海上移動避難所漂浮足夠久的時間,這場毀滅全世界的生化危機終歸會過去。就像所有曾經差點毀滅全人類的“大洪水”、“黑死病”一樣。
事實也的確如此。三代被殭屍烏鴉吃了個乾乾淨淨,一個殭屍都不見的拉斯維加斯,就是地球自啟動的“病毒自清潔”模式的一種。
於是在生化危機肆虐地球的10年間,類似想法曾一度在倖存者之間廣泛傳播。種種原因之下,誕生了如今的沉船灣。
所有生活區都在船殼之內。就連相互連線的通道也是直接在層層堆疊的船體上就近開鑿並牢牢的焊接在一起。船殼之外不會看到一個活人。正因為出海前經過必要的維生改造,所以這些號稱移動避難所的大小船舶,成功撐過了“木質大災變”的爆發期。憑藉豐富的物資儲備,一直存活到現在。
而且。因為集中了人類最後殘餘的頂尖科技資源,讓這些移動避難所的內部能夠提供和《輻射》中的地下避難所類似的,體面的末日生活。不會像被屍群包圍散落在地面上的倖存者那般,衣衫襤褸,汙穢不堪。
沉船灣內的所有人都身穿簡易版航天服改造而成的生化防護服。防護服能夠收集尿液和汗液,並經過淨化後在5分鐘內透過飲水管輸送給穿戴者飲用。設計靈感很類似科幻電影《沙丘》中的“蒸餾服”,搭配外設呼吸器和全封閉防護頭盔可以避免氧氣中毒和水汽洩露。
等於說沉船灣擁有三重防護。生化防護服、移動避難所(船殼)、結晶外殼。為了躲避木質大災變和綠星暴姆生態,倖存人類也是拼了。
“平時除了喝再生水和結晶水,怎麼用飲食來補充(消耗)呢?”親自參觀沉船灣後,吳塵開始追問細節。
“努。”愛麗絲1049遞給吳塵一管營養液:“只要將軟管插入鼻孔就能送入食道。當然關起門在自己的艙內一口一口的吃掉也可以。外出時用吸管吸入口中也沒問題。但這樣的話就要先斷開呼吸器,只有長期訓練才能做到。”
“類似給病人插管的鼻飼管餵食法。”吳塵輕輕點頭:“這樣就能防止咀嚼時水汽洩露。但滋味一定不好受。”
“所以說,活著是最大的不幸。”抵達沉船灣,愛麗絲1049的心情明顯比之前好很多。
“部分同意。”吳塵完全能理解:“那麼,又是怎麼洗澡呢?”
“哈!”愛麗絲1049笑著扔給吳塵一塊“橡皮泥”?
“清潔泥。”吳塵已經有畫面了。
成分估計類似號稱是清潔鍵盤的史萊姆,手感超棒的鍵盤清潔泥。也可以類比美容院常用來做全身美容的“泥膜”,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