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寒國人佔據的開原府中,開原府北面和寒嘯府接壤處被往東走向的原寒山脈隔斷,開原府西面是玉月山脈,向西翻過險峻的玉月山脈,是蘭花國地界,但除了一些山民外,還沒聽說過有什麼大隊人馬能翻越玉月山脈。
開原府東面,被直直往南走向的開東山脈隔斷。這樣整個開原府被隔成兩半,開原府西北多山地,東北則是地勢平坦,利於騎兵及大部隊行動,開原府首府開原城便是在平坦肥沃,交通便利的原東平原上。開原城百里對面隔大月江就是金月城了。
其實以葉鋒和劉煙看來,開原府的這種行政劃分是不合理的。開原府開東山脈西北應該單獨劃一個省。開東山脈東北應該單獨劃一個省。
開原府南邊從大月江開始,其實這裡應該叫大月河更對,因此這裡的大月江兩岸水流緩慢,江水也不寬。從大月江到新府州的玉月河,之間約有百里,多河流湖泊山地,不利大軍行進,和李音的玉月府新府州形成了一個約一萬多平方公里的緩衝區。冬寒國在這並沒有駐軍,只是時不時一個百人隊或千人隊遊騎過來騷擾燒殺一番,因此,在這裡原來居住的百姓們早已逃入新府州境內。
玉月河南岸,就是新府州首府新府城,城高牆厚,在這裡,北岸到南岸之間河水較寬闊。冬寒國遊騎進不了新府城內,就繞過新府城,在新府州內的各個村鎮中大肆燒殺,為了安全,百姓們都紛紛逃入了新府城內。因此,玉月府的產糧重地,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新府州已是日漸凋零。
此時冬寒國軍隊的進攻,大部分軍力是集中在開原府東北,開原城四周到大月江數百里一帶,隔江和金月城相望。
因此在開原府西北這塊山地縱橫交錯,不利於後勤補給,及大軍行進的地方,開原府西北三州之地,冬寒國軍隊僅駐有三萬軍隊,由侵月中路軍冬菇的手下大將客烈駐防。客烈以殘暴著稱,熱衷於對開原府西北三州之地燒殺搶掠,雖說開原府西北三州名義上已歸冬寒國佔領統冶。
只是在冬吟秋的一再嚴令之下,才不得不稍微收斂,改而對開原府對面的李音玉月府對新府州的騷擾燒殺。
因此,此次李音和葉鋒的戰略目的就是為了解除這一情況,還新府州百姓一個平和的生活環境。
經過眾人的仔細商議及劉煙的建議,李音和葉鋒,劉煙定下了個大膽的三連環計劃。
在大月將軍李飛戰死後,冬寒國軍隊一向所向披靡,所接觸的大月國軍隊都是一戰而潰,望風而逃。而且在玉月府新府州也是如此。新府州空有兩萬多軍隊,但每次冬寒國遊騎過來燒殺時,地方守備不是望風而逃,就是閉門不出。這不免讓冬寒國人有一種驕橫之心,認為月人懦弱,不堪一戰。
利用對方的這種心理,此次劉煙計劃玉月精兵或乞活軍主動出擊,先主動過玉月河,前往開原府地境,在大月江和玉月河之間的原南州選一點地伏擊過來劫掠的冬寒國遊騎,冬寒國遊騎如被重創及被殲滅後,以冬寒國人的驕橫,肯定會大怒,帶大隊人馬過來報復。在這間隙中,玉月精兵或乞活軍再主動出擊,越過大月江,進入開原府腹地,在開原府大月江北面山地中選一地帶再次伏擊前來報復的冬寒國大隊人馬。
冬寒國人驕橫,一向他們認為大月國軍隊只知道防守,哪裡知道他們還敢主動出擊,到自己地盤上來鬧事?因此這個計劃前兩步具有極大的可行性。
此時便看這兩戰的效果如何,戰果良好的話再進行三連環計劃的第三步。是在開原府選一平原地帶和冬寒國騎兵決戰,利用葉鋒和劉煙乞活軍中的鉤鐮槍隊及陌刀隊來殲滅冬寒國人。解除新府州的安全問題,又打破冬寒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破大月國軍隊面對冬寒國軍隊的畏懼之心,揚乞活軍及玉月軍隊威名,可極大振奮大月國民眾之心。
如果說前兩步計劃帶有靈活取巧性外,第三步則是以硬對硬。
前兩步計劃李音及陸天明等人頗為贊同,楊衝,楊軍等人也是點頭不已,對劉煙的計劃深表佩服。只是第三步計劃李音等人都是心下猶豫。和冬寒國人硬戰,李音雖常說自己善戰,但事到臨頭,還是有點怕怕,冬寒國人的驍勇好戰是天下聞名的,連李飛都戰死在冬寒國人手中。
況且還是在野外硬對硬,不要說李音,就是李飛再世,在野外上和冬寒國騎兵對戰,他也沒有把握。
經過劉煙的反覆勸說,最後李音決定了下來。不過在決定中,李音和葉鋒及劉煙商定,如前兩步計劃作戰順利,第三步計劃,由葉鋒及劉煙的乞活軍主戰,李音的玉月精兵在後押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