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著安撫所有因為徹悟現實之沉重,而顯得無比悲哀計程車兵們。
他的笑容依舊溫暖,他的眼神依舊明淨,他的神情依舊灑脫,然而……
即使是張敏欣也忽然感到一陣陣悲涼。
勁節,被盧東籬放棄,被你身邊計程車兵放棄,一次又一次,被每一個人所放棄。勁節,即使這是你心之所願,即使這是你用現實真相所逼出來的結果,即使生命於你如浮雲,即使……
你會痛嗎……
勁
一次一次被放棄,被盧東籬放棄,被所有人放棄,一次又一次……
“將軍,你快逃吧。”王大寶雙腿一屈,跪了下來,不知是因為焦急,還是因為慚愧,一瞬間,他甚至不敢抬眼去正視風勁節。
在被風勁節提醒之後,他才發現,原來連他,也不可能全無顧忌地為風勁節奮而抗旨。
他家中尚有老母親,還盼著兒子為國立功,帶著功名,帶著榮耀回家團聚呢。他可以在戰場上,拿胸膛替他的風將軍擋箭,卻不能為了風將軍去讓他的白髮老母揹著判國的罪名,在唾罵聲中,下獄受死。
誰無親人,誰無父母,誰無牽掛,此時此刻,誰又還能再沒有絲毫顧忌地大喊著抗旨,大喊著反了,誰又還能責備盧東籬半句呢。
他唯一可以期望的只是風勁節逃走罷了。
被風勁節一席話說得只能怔怔發呆的小刀也倏然驚醒,大聲道:“是啊,將軍,你快逃吧。以你的本領,只要逃走了,誰也捉不到你。我們也就不必去和自己人的軍隊自相殘殺了。”
他也屈膝拜倒,眼中幾乎淚落:“將軍,你一定要逃啊。”
一眾軍士紛紛拜倒於地,異口同聲地道:“將軍,逃吧。”
風勁節只是微笑,這一刻,連他的眼眸之中,都滿是笑意,只是那笑,卻深遂得幾不見底:“逃嗎……”
:
最近幾天,常有讀者回貼說,這樣的國家,不如滅了吧,這樣的皇帝,老百姓遲早要反的吧,軍隊也該舉義吧。
可是我總是覺得,大家對百姓的覺悟,其實懷著較高的期待,對軍隊的偉大無私,也可能設想得太高。
將心比心,一個將軍再好,他能比老婆孩子親孃更重要嗎?
在一個君權至上的國家,在君王的旨意下,士兵可以不怕死,卻不能不考慮,抗旨所帶來的萬劫不復的後果。
記得極小的時候看武則天的殺人資料,其中有一個被殺者邊關武將,據說只是派了個太監揹著聖旨,騎匹馬,到了邊關,一宣旨,直接就讓軍隊裡的人把自己的將軍抓起來砍了。
當時那種心頭冰涼的感覺,至今還記得極清晰。
百姓們敬重英雄,敬重忠臣,肯為忠臣叫屈,可以為忠臣說好話,但是,為忠臣去死,為忠臣毀家,為忠臣去放棄安樂的生活,或許有人肯吧,但一定極少極少。
所謂的一呼而萬人相應,天下相投,共舉義旗,需要一個亂世,需要一個百姓都沒有活路的契機。
只要還有一條活路,只要還能勉強過日子,不管受到了怎樣的苛待,怎樣的壓迫,百姓都不會造反。
岳飛死後,岳家軍也不曾為他報仇,百姓們雖然怨聲不止,卻也並沒有做亂,袁崇煥被抓時,他的大軍就在京城外,到底也沒有衝進城去救他。
高仙芝和封常清。血戰歸來後,直接在自己的軍隊中被殺死。四周三軍,齊聲呼冤,但也僅僅只是呼冤。
歷歷史書,論功行戮,為敵報仇的君王數不勝數。為國拼殺,卻被冤汙而死的虎將,更加數不勝數,但真正將士因義憤而起,替主將報仇,為主將起義,幫主將刺殺昏君的事,卻從來不曾見過。
宋毀於蒙古,而不是因為軍隊替英雄不平,明滅於清,而不是因為百姓為忠臣叫屈。
所以,對盧東籬風勁節很重要,對所有計程車兵,風將軍很重要。
但是,對盧東籬,天下安危,國家大局,無數人的生死性命,更重要,對所有士兵,自己的至親更重要。
風勁節在每一個人心裡都很重,可是在每一座天平上,他又偏偏都是輕的那一頭。
所以,在每一次的抉擇中,他必然成為被捨棄的那一部份。
盧東籬看得清,所以最痛,但無論有多痛,也必須割捨掉風勁節。
其他士兵衝動之下,不可能想那麼清楚,然而風勁節卻逼他們想清楚,逼他們面對,逼他們把自己放在那必然捨棄的位置。
寫這一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