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大的雨神是保育類妖怪,在《靈卡協會保護妖物法》裡嚴格規定,誰獵捕雨神,誰便是靈卡世界的公敵,被判處的刑罰比什麼都重。
因為如果沒有了雨神,自然的迴圈便會被破壞掉,在靈卡獵人眼中,自然迴圈其實也是妖的若干規律性行為。
把雨神和臺蛆相比,臺蛆是可以繁殖的,而雨神則無法生育;這也造成臺蛆和雨神各有不同命運,在靈卡世界裡,獵捕臺蛆的行為是被允許的。
話說亞馬遜成為多雨區便和這隻雨神有關。
全世界的雨神加一加剛好一百隻,南北半球各半。
而負責南美洲東岸降雨、名為”南大西洋一號”的雨神,自遙遠還沒有人類的蠻荒時代,便和亞馬遜淡水河靈交換了條件,”南大西洋一號”給予淡水河靈必要的雨水,而淡水河靈負責剷平亞馬遜流域裡的高山,讓它可以一路無礙地深入亞馬遜腹地灑水。
此項協議也使”南大西洋一號”順心如意地在亞馬遜”擠幹”了水,回到大西洋後得以開懷大吃,它的身體因而日日茁壯。
不過,這也因此害苦了負責非洲西岸降雨的”南大西洋二號”雨神,因為”南大西洋一號”所需的熱能極高,尋獵範圍日益擴大,於是造成了”南大西洋二號”活動空間越來越小。
是以,同樣是臨海地帶,南美洲東岸成了多雨區,而非洲西岸大部地區則成為沙漠。
另一方面,亞馬遜淡水河靈得到”南大西洋一號”的資助,向南美洲的山神、石妖、巖怪等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一座座山神們賴以生存的高山、丘陵被河水侵蝕而土崩瓦解。
淡水河靈無役不勝,一天比一天強大,終於成了南美洲最大的妖怪,它的身軀可以長到數公里遠,也可以縮小到一個人大。
更奇妙的,在雨水的補充下,它可以由一個個體化分成數百個,也就是說,它是千變萬化的。長此下來,山神、石妖、巖怪只得往南美洲最後的山脈——安地列斯山撒退,負隅反抗,並等待雨季過後,發動反擊;如此年復一年,竟成了拉鋸戰。
然則,除了乾季來臨之時,由安地列斯山區的山神、巖怪等淡水河靈的世仇,發動一場場突襲戰爭之外,基本上自古以來,這裡還是亞馬遜淡水河靈主導的世界。
然而世事多舛,人與人之間如此,妖與妖之間亦是如此,亞馬遜各族妖怪和河靈的長期戰爭,造成兩項影響。
其一,大量的妖物撒往安地列斯山,反造就了該地區的獵板者,當地人在獵板者啟迪及協助之下,創出了安地列斯山區的印第安文化及中美洲的馬雅文化。
不過必須一提的,這些獵板者大都屬於黑暗系,他們用宗教的力量讓領導者祭獻活人,其實便是滿足於若干取魂儀式,藉之得到豐沛的黑暗能量。
第二項影響便是在山神、巖妖撒離之後,亞馬遜流域裡除了河靈之外,只剩一些動植物修練而成的妖怪淡水河靈。
雖供應給它們能量修練,但暴怒的性格,卻又恣意屠戮它們,是以這裡的妖怪全都屬於低階的小妖,千百年過去了,也生成不了任何古神妖等級的妖怪。
對於這種沒什麼太大利用價值的小妖,是引不起獵板者或靈卡獵人興趣的,當然也不會來此獵妖,因之反而讓整片的亞馬遜成了動植物的天堂,如此又有利於某些動植物修成小妖,最後竟成了地球上小妖數量最多、最雜的地方。
在靈卡協會成立之後,前任主席帕克先生曾介入調解,他努力安撫試圖減低淡水河靈的戾氣,為短壽的小妖們尋得一條活路;並一再地想調解淡水河靈及安地列斯山脈各妖族間的紛爭,但那歷史糾葛乃萬年恩怨,非比尋常,帕克先生終究無功而返。
一九四八年,帕克先生在亞馬孫河與內革羅河交匯之處,成立了”妖物急救中心”,他無力解決紛爭,但總是替小妖們提供個療傷保護之所。
也因此,當年的小妖議會一致透過,領給了帕克主席”小妖之王”榮銜,以懷念感恩這位偉大的人物。但帕克真是如此好心嗎?在靈卡獵人的世界裡,流傳著若干謠言,說帕克的這番舉動,美其名是替妖物療傷,其實是假借堂而皇之的理由,行研究妖物之實。
最讓人質疑的,莫過於靈卡協會在妖物急救中心裡立了不少別有名堂的規範,其中之一便是禁止獵板者進入其內(靈卡協會對獵板者還是忌憚的),還有一項密規,靈卡協會不歡迎黑暗繫上獵人級的靈卡獵人造訪妖物急救中心。
“不過,黑暗分會當然會反彈……”白靈說明妖物急救中心的歷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