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是一個“木”字
“木?哦,原來青衣公子姓木啊……”
書生捧著信箋頗有慚愧,一起相處了兩個晚上,卻連人家的姓名也沒有詢問過,實在失禮的很。其實也不怪他,這一天兩夜中,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離奇了,簡直讓他應接不暇,忘記了一些常理,也是在所難免的嘛。
書生心下一算,離大考的日期越來越近了,又誤了這兩天行程,不知道會不會來不及,他不敢再耽擱片刻,稍作整裝便離開破廟上路了。
出了廟門,書生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昨天火燒老鬼的地方,只見那樹下的地上漆黑一團,周邊的雜草燒焦了一大片,一片狼藉。書生想起昨夜驚心動魄的一幕,不免心有餘悸。
再看那顆小樹,碗口粗的樹幹上傷痕遍佈,大片大片的樹皮被颳去,一道道傷痕入木三分,好些枝幹也被折斷,露著白森森的木茬,滲出黃色的樹脂。書生記得,那老鬼發作的時候曾繞著小樹團團亂轉,當時黑夜裡看得不分明,想來大約是被老鬼發作的時候用利爪抓傷的。
書生心生不忍,便取出隨身攜帶的汗巾,將小樹折斷的枝幹扶正,纏好,並且把樹下的雜草亂枝拔除乾淨,這才離去上路。
…………
書生這一去京城,不知是金榜題名,從此平步青雲,還是名落孫山重新寒窗苦讀,總之,故事裡沒有再交代過。
在故事的後段是這樣的,二十幾年或者三十年之後,當年的書生舊地重遊,又來到了這座山。不過,此時的荒山已經完全變了模樣,山,是青青朗朗挺拔秀麗的青山。在青山腳下,座落著一方村寨,村民們安居樂業,種田的種田,打獵的打獵,生活充滿了祥和安康。
而山上那所破廟,也重新燃起了香火,當日正巧是佛誕,各色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的前去膜拜,進香的人們往來穿梭于山間。
書生也隨著進香的人們一道,踏入了廟中,修葺一新的廟堂,再也找不到當年的一點影子,菩薩金尊光芒耀眼,香爐寶鼎煙霧繚繞,兩耳充聞的是佛號聲聲……
對著物人皆非的一切,書生心下不由戚然,覺得再也無可留戀,遂轉身出了門。
站在山門外,遠看青山依舊,近聽碧水長流,蟲鳴鳥語也還是當年樣子,但書生卻覺得似乎少了什麼東西。他仔細想來,終於記起來,當年廟門口那顆小樹不在了!二三十年過去,原本只有碗口粗細的小樹如今應該早已長成一片綠蔭了,可是,原本長著小樹的地方,卻只剩下一片茂密的蒿草。
書生對著蒿草久久佇立,默然無語。
那日,書生沒有立即離去,而是借宿于山下農舍中。從好客健談的農舍主人口中。書生得知了這樣一個故事。
二十多年前,這些村人為躲避戰亂,攜兒帶女的來到此地,建立起了村寨,依靠耕種為生。那時,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