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的,也是成功的,只是不知史官會如何在史冊上記載此事呢。
最後兩人一同去見過李密,將兩人談的內容向李密進行彙報,因為他們深知,他們談判的基礎就是城外的這幾十萬大軍,若是沒有這個基礎,崔永昊恐怕也不會選擇和一個窮屌絲合作。
高興霸處心積慮的準備,再加上崔家的人脈資源,兩者珠聯璧合就算是不能徹底顛覆大齊的統治,那也夠讓大齊傷筋動骨了,到時候就該是自己的大軍出場收拾殘局了。
李密端起茶杯輕輕地綴了一小口,對二人說道:“我大唐乃仁義之邦,從未想過要向高句麗出兵,奈何你們原來的那位國王卻聽信小人的挑唆犯我大唐,如今更是在李世民的蠱惑下與我大唐為敵,我堂堂天朝上國豈能容忍一個臣屬國屢次三番的挑釁而無動於衷嗎?如今既然你們已經決議推翻李世民倒行逆施的統治,此事若成,朕的大軍便可班師回朝,從此你我兩國世代友好,互不侵犯。”
國與國之間的仁義,那是大國對小國的施捨,可是一旦小國變強,大國變弱,那麼小國是不會和曾經的大國講仁義的,這一點可是被鮮血淋漓的歷史見證過的,以後的且不說,就說當年的五胡亂華,在中原王朝強大時,他們選擇了依附,可是一旦中原王朝勢弱,他們就會像兇惡的狼群般撲上去。
所以李密此時對高興霸兩人所講的仁義不過是為了鼓動他們掀起高句麗的內戰而已,他既然已經和重臣商量好了如何對待高句麗的子民,那自然是絕無更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