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府中等待又何嘗不是煎熬呢,若是採辦之人回不來,他們也就只有兩個辦法了,一是繼續派人前往,二是在家等死了。
就在他們忐忑的等待中過了半個時辰的時間,那人帶著驚喜之色回到了府中。
“夫人,我回來了,齊軍果然言而有信,小人出去採辦沒有受到任何刁難,而且這物資的價錢比以前還要便宜幾分呢。”
這物價能夠不增降,這裡面自然有李世民的功勞,但更重要的卻是以李家為首的大家族鼎力相助的緣故,他們為了討好自己的新主子不惜從自己的身上往下割肉,當然了李世民自然也不會虧待他們。
在齊軍接管高句麗王城十天後,整個王城又恢復了以往的氣象,百姓們臉上也掛上了笑容,為了收買民心,李世民宣佈將高句麗的各項稅賦降低了三分之一,而且對那些無地耕種的百姓重新為他們分了田地。
至於這些田地的來處,那也簡單的很,對於那些遠近聞名的為富不仁的家族,李世民直接派人前去收羅他們的罪證,運用高句麗的法律來制裁他們,這些家族的田地都拿出來,最少的一戶也能養活上百戶百姓,那些巨無霸一般的家族那更是養活上千戶百姓不成問題。
為了幫助李世民推廣這收買民心之策,包括李家在內,最早倒向李世民的一批家族都自發地捐出來一些田地。
他們在土地上的付出,李世民自然是需要從政治上予以他們回報的,這可謂是雙贏。
從夫人的口中得知這一切後,韓鈺恍如做夢,他出身貧寒,自然知道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所以對於李世民此舉才更加敬佩。
王國的高層們真正關心百姓疾苦的才有幾人,土生土長的高句麗人居然還沒有李世民一個外來戶做的好,這樣的高句麗亡了,對於勞苦百姓來說或許只會拍手稱快吧。
韓鈺急忙追問道:“秦王來看母親又是怎麼回事?”
若是說李世民專門挑他的母親來探望,即使是一根腸子的韓鈺也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蘇茹笑道:“夫君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秦王可不僅僅是探望了母親,凡是家中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秦王都一一前來探望,並且送來了許多的東西,對於那些無錢看病的老人,更是派出軍中的大夫前往他們的家中給他們看病,此舉不知道讓多少人得到了實惠呢。”
提到秦王,韓鈺從自己夫人的臉上看不到任何仇恨之色,相反有的只是敬佩。
韓老夫人拄著柺杖,在丫鬟的攙扶下走了出來,看到自己的兒子,她的臉上露出激動之色,顫巍巍地向前兩步道:“我的兒你終於回來了,快來讓為娘看看。”
韓鈺自幼喪父,家中也都是窮親戚,無人可以接濟,含辛茹苦的母親靠著在地主家幹活掙來一些微薄的錢財將其養大,因此在韓鈺的心中自己的母親重於一切,母親讓他幹什麼他都不會說二話。
“母親,孩兒回來了。”
在自己的母親面前,韓鈺那張粗狂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來,跪在了自己的母親面前。
韓母撫摸著兒子的臉龐,眼淚忍不住掉落下來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兒啊你這一走我和茹兒每天可都是為你提心吊膽啊。”
聽到母親這樣說,韓鈺歉意地看了自己夫人一眼。
他的夫人蘇茹原本是高隆海家裡的一個伺候高夫人的丫鬟,是高隆海將她許配給了韓鈺,所以韓鈺對高隆海的恩情也是一直記在心裡的。
就因為高隆海對他的恩情,每次打仗時他都身先士卒,不懼刀劍,只希望能夠報答高隆恩對自己的栽培。
蘇茹自從嫁到韓家來,每日伺候著老夫人,噓寒問暖,簡直就是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一般對待,這在高句麗王城那也是出了名的,韓鈺的那些袍澤每次喝酒都對此事感慨不已,有的人更是開玩笑說韓鈺這傢伙上輩子肯定是做了一輩子的好事,不然豈會娶到蘇茹這樣的夫人。
婆媳關係不好處,這一點無論是在華夏,還是在高句麗都是共通的,所以也難怪韓鈺的那些袍澤會如此感慨。
若問韓鈺此生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他一定會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擁有一個好母親和一個好妻子。
韓母在韓鈺的攙扶下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她坐在榻上對兒子說道:“兒啊,秦王真是一個仁義之君啊,你可不能和他作對啊,你是不知道秦王的到來對於那些窮苦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生掉下個活菩薩啊,有了他,百姓們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這一點他可比我們的陛下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