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群臣在百姓面前表態(1 / 2)

小說:我欲揚唐 作者:執著於勤

那些倒黴蛋的死活現在不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平息百姓們的怒火,讓長安城恢復平靜。

這樣『亂』哄哄的長城,讓他們內心惶恐,走在城中就如同驚弓之鳥一樣,深怕突然衝出來一幫百姓把他們給群毆了。

魏徵一臉感慨道:“這就是百姓的力量啊,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諸公可要記住今天的教訓,好好約束自家子弟,不然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被百姓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之人?”

在眾多官員中像魏徵這樣出生寒門之人很少,他們大多是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要麼不知民間疾苦,要麼不顧民間疾苦。

魏徵很慶幸自己跟隨了李密這樣一位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得知李密帶著百姓一起去了於氏府邸,這一點不禁讓魏徵肅然起敬,皇帝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連自身的安慰都不顧,如此明君打著燈籠都難找啊。

從瓦崗寨出來的那些將軍和大臣們,有不少都是窮苦出身,但是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平日裡老實巴交的百姓們會迸發出如此恐怖的力量來。

他們連皇宮都敢圍,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

人群中的楊睿心情複雜,他知道的比別人要多,所以想的自然也多了。

今日這種大場面必然是陛下弄出來的,這種手段和氣度讓楊睿心中駭然不已,這更讓他堅定了逐漸離開朝堂的信念。

弘農楊氏是一顆大樹,而且還是一顆容易招風的大樹,必須學會低調才能長久,對於家族的子弟更要嚴加管束,絕對不能再出現一位像楊昶這樣的坑貨了,不然誰知道下次陛下是否還會看在兩位娘娘的面子上,對弘農楊氏網開一面呢。

他看了一眼鄭祁隆,滎陽鄭氏自從進入關中以來,就一直很低調,一點都不像是當朝皇后的孃家,這一點鄭氏鄭祁隆的聰明之處啊,鄭氏子孫幾乎很少從政之人,包括鄭祁隆在內從政的也不過是寥寥數人,而且還不是身居高位。

那位皇后娘娘可不簡單啊,楊氏的兩個女兒雖然入了宮,但是她們兩人捆綁到一起都未必是人家的對手。

不過還好楊氏並沒有想著大唐的下一任君主會是自己的外孫。

在父親的教導下,自己兄弟幾人已經夠低調了,但是奈何家族的子弟太多,總有一些人會給家族招惹來麻煩,今後楊氏子弟也要向鄭氏學習,儘量不要讓子弟們從政了。

這些大臣們有的在幸災樂禍,有的在擔憂自己,還有的無喜無悲,就像是在看故事。

有細心的大臣發現,今日右領軍衛大將軍李長風並沒有出現,他們從中琢磨出一些東西來,不過細思極恐,李長風算得上是和李密關係較為親近之人了,畢竟他們的祖上都是出自隴西李氏。

在今日這樣的場合下,應該是沒人敢不來的,除非是和那些倒黴蛋一樣。

同樣是出自隴西李氏一脈的右拾遺李文德對裴元慶問道:“裴將軍不知李長風今日為何沒來?”

李文德平日裡和李長風關係較近,所以他就第一個問出了一些人心中共同的疑『惑』。

裴元慶自然知道李長風現在去了何處,但是他又如何會實言相告呢。

“李大人,這你就問住我了,李長風現在在哪,我又如何會知道。”

裴元慶和這些世家之人很不對路,對方看不慣他,他也打心眼裡看不起這群坐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啃老本之人。

這兩日長安城內隨處都是右領軍衛的將士在搜尋宏圖幫的骨幹,這李長風又是右領軍衛的大將軍,這些聯絡起來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朝臣們趕到於氏府邸外時,看到的一幕是這樣的:一箱箱金銀財寶,綾羅綢緞,珍奇古玩遍地都是,還有那賬本也是堆積如山。

此時正有幾名妙齡女子在李密的面前哭訴著她們悽慘的遭遇。

這一切無不在證明關中於氏已經從沒落狀態直接進入了除名狀態,過了今天關中於氏就將不復存在。

他們自然免不了有兔死狐悲之感,不少世家之人相互之間使著眼『色』。

李密看到左丞相王伯當後,便將一本賬本扔了過去,說道:“丞相你給朕好好看看這本賬本,上面凡是涉及到的官員,由你牽頭和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給朕好好查查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給朕辦了,我大唐不需要這些蛀蟲。”

“是。”

李密此舉讓不少人心驚膽戰,這該死的於氏自己滅亡就算了,還不知道要牽累多少人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