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董小宛和光化公主(1 / 2)

小說:我欲揚唐 作者:執著於勤

西秦的探子一直密切注意著涼州的動靜,李贇的軍隊還沒有出城,這些探子們已經得知李贇要率領軍隊進攻金城郡。 .

李贇帶領軍隊大搖大擺地出城了,而且還搞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出師儀式,李軌親自主持,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

而到了半夜時分,李軌則是率領3萬大軍悄無聲息地出城,轉道向北而去。

第二天午,諸葛明終於來到了吐谷渾,這次他來吐谷渾身邊除了帶著十幾個護衛高手外,還有一女子。

此女細長的眼眸裡面帶著淡淡的冷意,膚若凝脂,吹彈可破,薄薄的朱唇鮮嫩欲滴,身著淡粉衣裙,長及曳地,細腰以雲帶約束,更顯出不盈一握,髮間『插』著一根木質髮簪一頭青絲梳成華髻,多了幾分華貴的氣質。

其身材曲線玲瓏,實在是一動人的尤物。

她和柳如是一樣也是秦淮八豔之一,名叫董小宛。

董小宛原本是一大家閨秀,後來家道落,為了照顧自己的母親不得不賣笑,可是她卻堅持賣藝不賣身。

而最讓人稱道的是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闢疆,後嫁冒為妾。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闢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如此至情至『性』的女子,可以說是出淤泥而不染。

李密為了拉攏吐谷渾為己所用,不得不把才藝雙絕的董小宛許配給步薩缽可汗伏允?。

伏允曾經一度被楊廣派遣大軍擊敗,遁走党項,後來在原混『亂』後,再度恢復了土谷渾舊地,此人野心勃勃覬覦河西和隴西之地,如果不是李軌和薛舉異軍突起,恐怕此時吐谷渾的騎兵已經在這兩地馳騁了。

吐谷渾境內以鮮卑人、羌人為主。另外,吐谷渾境內尚有突厥人、康居人等。

吐谷渾擁有四十多萬人口,軍隊佔據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吐谷渾是多麼的好戰。

由於吐谷渾人擅長養馬。主要從事畜牧業,馬、牛、羊、駝數量很多,馬是遊牧民族跨越山嶺、馳騁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谷渾的良馬有龍種、青海驄等,青海驄是波斯馬與當地土著馬雜交而生,號稱日行千里,所以10萬大軍幾乎人人擅騎善『射』。

有了伏允這樣野心勃勃的可汗,吐谷渾下自然都有著強烈的對外擴張的野心,如果不是薛舉和突厥人給了李密很大的壓力,他也不會出此下策將吐谷渾引為外援。

吐谷渾王城──伏俟城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以北、菜濟河南,東距青海湖約7.5公里的地方,又稱鐵卜加古城。周圍是一片地域開闊、水草豐美的大草原。

對以遊牧為生的民族來說,他們並不那麼看重和需要城堡,吐谷渾直到五世紀葉才開始建城,“始邑伏羅川”;六世紀葉,其王誇呂始稱“可汗”,“居伏俟城”。但其習俗仍然是“雖有城廓而不居”,“猶以氈廬百子帳為行屋”。隋煬帝大業5年(公元609年)破吐谷渾,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在伏俟城。隋末原戰『亂』,烽火四起,隋王朝統治搖搖欲墜,沒有力量顧及邊疆,吐谷渾人又返回原根據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為王都。直到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渾被崛起於青藏高原的吐蕃滅亡,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渾的王都所在地,前後至少有120年。

王城略呈方形,東西長220米,南北寬200米,牆基寬17米,高12米。城門位於南面寬十米,那是兩扇沉重的木門,城內偏西處有一東西長70米,南北寬68米的小方城,門在東邊,南北及東牆略高於地面,兩牆與城西牆重合。城外尚有用礫石築成的外郭,長15米,高9米,這種城內有城,城外有郭以及軸線為基礎的建築佈局,反映了漢式城郭制度的基本特點,又頗具民族風格,體現了吐谷渾化的多元『性』。

在公元四世紀至六世紀河西走廊一度阻塞不通的情況下,東西商旅往來多取道祁連山南,經青海西達南疆。伏俟城東連西平、金城,南下可達益州(,西通鄯善,曾經在西交通線發揮過相當重要的作用,是這條交通要道的重要樞紐。

看著這座規模還算不小的王城,諸葛明心裡卻在想著大唐的軍隊何時才能自由地出入這座意義深遠的王城。

王城的建築並不多,而吐谷渾的王宮則位於城東,說是王宮其實是幾座較大的建築而已。

諸葛明來到王宮門口後對士兵道:“我是大唐的使者前來拜見你家可汗,麻煩你們通報一聲。”

“你在這裡等著。”

宮門口計程車兵們好地打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