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3 / 4)

小說:大片時代 作者:津鴻一瞥

行業刊物《綜藝》和《好萊塢報道》上投放長達幾十頁的廣告。然而廣告的效用只是在公眾範圍內為影片做好宣傳,想要真正獲獎則必須要從手握選票的學院成員開始逐個攻關。

從學院創立開始,搶奪評委席位就成了各大電影公司的獲得學院獎的最有效途徑。在梅耶和範朋克的共同影響下,前十幾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獎項,幾乎全被米高梅公司收入囊中。米高梅式微之後,群雄逐鹿,每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評選背後,總是暗流洶湧。

這些天來他逐漸的也知道了一些奧斯卡的內幕,知道學院喜歡什麼型別的電影,知道那些評委投票是怎麼個方式。

和戛納、威尼斯、柏林等設立競賽單元的電影節不同,奧斯卡獎的評委長期固定且人數眾多,美國影藝學院的正式會員和少數榮譽會員、候補會員等,都是擁有奧斯卡獎投票權的“評委”,相反,大多數電影節則是由每年更換、各個不同的七八位特邀評委負責評獎(而且評委會主席一般還擁有更高的投票權重)。

也就是說,奧斯卡獎類似於美國電影行業的全民普選,而歐洲三大影展的評獎則是自上而下的貴族分封。

在影藝學院剛創立的時候,除了梅耶和範朋克等36位奠基人之外,進入評委圈子的大約有350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各個工種的電影從業人員。隨著奧斯卡影響力和選片範圍的擴大,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人士,加入到了學院評審的隊伍中來。但執行邀請制的學院不公開具體成員名單和資訊,所以詳細的奧斯卡評委名單從未被披露過。

而根據1997年一次公開且詳細的統計資料表示,學院擁有投票資格的會員(基本就是正式會員)有5371人,包括演員1380人、製片人450名、編劇417名、聲響師413名、榮譽會員397人、長片導演354名、美術師352名、新聞人員346名、動畫和短片導演315名、配樂師253人、剪輯師225人、攝影師161人、特技師154人,餘下的154名會員(評委)則大多是各大電影公司的領導層、以及與好萊塢關係緊密的知名律師、銀行家和富商。

與此同時,學院為了保證每屆評選結果的穩定,也在控制著評審人數的增長。

說是6000,其實根本沒有這個數。而且這些評委中有多少還在繼續從事電影行業,保持看電影習慣的也不得而知。每天的提名電影,他們也並非全部都看的,卻依然享有投票權利。

奧斯卡的評選第一步是提名。

學院下屬的各個分會列出本專業有資格參與評選的影片片目表(也就是說演員分會選表演獎、導演分會選導演獎、攝影師分會選攝影獎),交由各製片廠核對,同時各分會制定本專業獎項的評選細則並上報學院理事會審批。

然後,各分會名下的會員以記名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得票數最多的五部影片或者個人,該名單一般在頒獎禮的前一個月對外公佈。

在得出提名名單之後,就是最終的評獎投票。學院名下的會員每位只能投兩票,除了評選最佳影片的固定一票之外,另外一票則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獎項(比如導演委員會成員只能評選最佳導演獎,而四類表演獎則只能由演員評選產生)。

整個投票過程類似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全程採用不公開投票的方式。開票和統計工作由學院指派的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來執行(70多年來一直由普華永道負責),最終的結果作為最扣心絃的懸念,在公證員的公證下封入一個個信封,留待頒獎典禮揭曉。

看似很公正,其實暗地裡門門道道太多了。評委們大多是美國人,而且年齡大多都老了,他們喜歡懷舊、固守的風格,早就被好萊塢媒體譏諷過無數次。

所以今年的《莎翁情史》《拯救大兵瑞恩》才是最大熱門,而恐怖片的《第六感》即使有四項提名,依然不被人看好。

作為第一部電影就入圍四項奧斯卡,陳天都還是非常受關注的。很多人都想採訪他,包括央視自金球獎之後再度發來邀請,這次他選擇統統拒絕,理由是“在拍電影、不願分心。”

他知道自己多半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對此倒也看得開,所以當提名揭曉時,他也只是跟幾個朋友出去喝酒了事。陳天都一直相信,媒體都是高階黑,他現在若真是接受了媒體的採訪,等到奧斯卡頒佈時,他若是一獎未得。他是毫不懷疑現在把他追捧上去的媒體,會進行的拿金像獎說事,對他進行摸黑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電影人都是自傲的,“最佳影片真的最佳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