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強,可以被視為好球員。
用一對一能力吸引包夾,破壞對方防守陣型,可以被視為球星。
用一對一能力吸引包夾,並能合理分球的球星,可以被視為核心。
……
馮箏在奔跑。
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在40分鐘時間裡始終有10名球員追逐唯一1枚籃球,假設每隊正好能夠擁有球權一半的時間20分鐘,某一名球員從開局到終哨都留在場上,將20分鐘再除以球隊上場人數5,那麼這名球員控球的時間大概是4分鐘。
馮箏變向,在右側底角三分線附近繞過郭無憂。
所以我們打一整場摸到籃球的時間或許不過4分鐘而已,再刨去投籃、傳球等球在無人掌控狀態下的飛行時間,或者除掉出界、撿球、死球等狀態下的無用時間,當然還有些情況,比如你沒有得到隊友的認可,始終你聽到的不過是“去搶籃板”、“別擋路”、“過來給我擋人”此類消極的混賬話,那麼只好恭喜了,因為你摸到球的時間還要遠遠小於4分鐘,這個結果是否跟你印象中的持球時間有所出入呢?
馮箏加速,衝刺到籃下躲過舒不知,再繞過曹飛。
原來一場比賽籃球呆在我們手裡的時間不過寥寥,那麼問題來了,你還會為了屈指可數的機會奔跑整個40分鐘麼?
馮箏反跑,在另一側底角繞過洛秋夜,瞄著45度三分線衝去。
每個人的答案應該都不盡相同吧,就像小時候某個特別的時刻我們有感而生的某種情緒,從那之後便成了我們的夢想一樣,多少人會為其奮鬥拼搏終生,又有多少人任其消散凋零無奈放手呢?到底是堅持的痛苦更痛苦,還是放棄的痛苦更痛苦?
馮箏接到鄒孝莘從中路分來的傳球。
無論在成長路上我們放棄了多少,至少我們成長的目標不僅僅是老去,就像馮箏認為他打籃球的最終目的就要去爭取勝利,哪怕對手強大無比,哪怕連摸一下球都要跑上幾十米,只要能贏,哪怕……
連一秒鐘的時間都不到,馮箏迅速將球傳給已經搶佔低位了的洛秋夜。
哪怕將全力拼到的觸球機會拱手讓出。
69:73,聚友落後四分,洛秋夜獲得低位單打機會,而他的對手正是此前令他無比難受的謝琦。
在第四節前三次進攻裡,謝琦的出色防守令洛秋夜一無所獲,他是死黨團,甚至全升級賽中防低位最好的外線球員之一,而最令對手頭疼的不僅僅是謝琦,死黨團其他隊員隨時都可以為謝琦提供支援,尤其是內線舒不知和外線何濤(試想鄧肯和基德同隊將營造出怎樣的防守氛圍,感慨下當年呆呆有機會東遊聯手基德,但最終還是選擇終老馬刺,鑄就馬刺20餘年從未缺席季後賽的輝煌成就)。
所以洛秋夜面對的不僅僅是謝琦自己,還有舒不知跟何濤兩個隨時蠢蠢欲動,一言不合就包夾的傢伙。
但馮箏剛才的長距離跑動卻改變了死黨團的防守陣型,老隊友們哪裡肯放鬆對他的關注,何濤從半場便開始施加緊逼,馮箏將球傳給中路鄒孝莘,向右路底角迅速移動,同時郭無憂從另一側也跑至底角,為馮箏做了個成功的掩護擋住何濤,迫使何濤不得不選擇換人改跟郭無憂,而在屁股後面緊追不捨的人變成了紅鬍子佟真。
防守並非佟真強項,但他絕不是不會防守,認真起來的紅鬍子也會很可怕,尤其在盯馮箏的時候。
不過讓佟真跟自己對位還不是馮箏的最終目的,他繼續跟洛秋夜做了一個無人擋拆,意圖把防守更好的謝琦吸引過來,讓洛秋夜在底線“欺負”佟真。
其實聚友能想到的戰術死黨團也有人能看出來,舒不知大聲指出馮箏接下來的接球地點,於是佟真並未沿著馮箏的跑動行程從底線外跟進,而是從三秒區穿過,這樣既能比對手繞更小的圈提前到達防守目的地,還能保持在一直影響鄒孝莘直傳球的角度。
說白了就是,鄒孝莘在正面三分線外持球,他的第一選擇是左側45度跑過來的馮箏,第二選擇時左側低位的洛秋夜,然而謝琦始終給洛秋夜威脅,謝琦則攔住了鄒孝莘斜傳的角度。
因此馮箏乾脆衝出三分線外將近3米去接球,反正都已經跑了幾十米也不在乎多跑這3米,無球跑位向來充滿不確定性,而對擅長無球跑位的球員來講,堅忍往往是其最重要的意志品質。
另外,多跑三米也不算完全是壞事,謝琦跟了出來意味著加長了他對洛秋夜的協防距離,增加了低位球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