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下“五維繫統”的屬性引數設定:
一、所謂C的定義。對於本部小說中的人物,以罰球這個單項舉例,那麼某球員罰球能力為C代表什麼呢?那相當於遊戲中所有高中生段位球員罰球能力之和“除以”所有高中段位球員人數,因此C便代表了此段位球員的中間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球員擁有從罰球點把球扔到籃筐上方的力氣,那麼他的罰球能力一定;1,因為理論上存在命中的可能;而假如球員灌籃能力為0,那麼他一定無法完成灌籃;假如其灌籃能力為1,代表他理論上應該能把球灌進籃筐,但也許他試過成千上萬次也從未成功過,比如半年前身高還停留在1.75m的馮箏,當時他灌籃能力在系統裡大概在5-10之間,然而他就是一個都不曾灌進過:(
二、進攻和防守的相互博弈。
假如進攻球員的進攻能力為B、對位防守球員防守能力也是B,那麼理論上兩人的對抗將呈均勢五五開;
假如攻方球員的進攻能力為B、守方球員防守能力;B,那麼進攻球員將處於劣勢;
假如攻方球員的能力為B、防守球員防守能力B,那麼進攻球員將處於優勢;
假如防守球員的能力為B的情況,
若攻方球員進攻能力為B+,那麼他大部分進攻回合的表現在場面上看起來將趨向於合理;
若攻方球員進攻能力為A-,那麼他在對位中將獲得較為明顯的優勢;
若攻方球員進攻能力為A,那麼他在對位中獎獲得壓倒性優勢;
若攻方球員進攻能力為A+或更高,領先對手一個級別以上,那麼他在對位時便可以說是予取予求、碾壓隨便打了。
三、關於S+的理解。
S+能力值無上限,不過體現方式不同,以五維中“進攻維度”舉例,
省級賽賽場上,詹暘(詹姆斯靈魂)和藍嘯飛(科比靈魂)的進攻維度能力都是S+,
當詹暘持球時,進攻選擇極為豐富,或運球突破、或籃下得分、或分球助攻隊友、或直接投籃,幾乎總能創造出得分機會,而這種機會可以被視為“擊潰對手防禦陣型”,這就是詹暘進攻的理念和體現效果;
換做進攻維度同為S+的藍嘯飛呢?當藍嘯飛持球,哪怕無限對其實行多人包夾戰術,藍嘯飛憑藉個人超強的能力總能獲得投籃機會,那就是他獨樹一幟的打球方式,而且他確實能把球打進,確實能得很多分。
與詹暘極端豐富的進攻選擇相比,藍嘯飛則擁有無數的出手方式,兩人都能擊潰對手的防禦戰術,都能把進攻轉化成得分,因此兩人在進攻維度上的評價都是S+,
接下來讓我們再加入一個人來討論,馮箏進攻維度評分也是S+。
同詹暘和藍嘯飛又截然不同,馮箏的打法極其依賴團隊,
雖然他自己單打也很強,既能像詹暘般為自己和隊友創造機會,也能像藍嘯飛般得比對手全隊還多的分,這些馮箏完全都做的到,但沒有必要!
好吧,以上這段話更像是吹牛皮,讓我們暫時忽略上段評述吧~
重新評價馮箏,
馮箏是一個徹徹底底的體系球員,幾乎他的每一次進攻都在尋求跟隊友的配合,隊友跟他的配合慾望越強烈、嘗試的次數越多,馮箏的表現相應也將越加厲害。
同其他球星相比,詹暘和藍嘯飛都是用個人能力撕破防守陣容,或直接攻擊籃筐得分,而馮箏則透過團隊支撐,也能拿到相當不錯的資料,只不過雙方視覺效果相差太多,雖然結果殊途同歸。
另外,再探討一下單項能力S+的某些情況,
兩名投籃能力都為S+的球員,在賽場上的表現會不會差不多呢?
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聚友隊內有兩名投籃S+的球員,馮箏和凌凡,一個混的風生水起,另一個連獲得上場機會都很難。
因為所謂“投籃S+”,僅單指球員投籃這個技術動作的水平引數,無人防守時馮箏和凌凡都能投出100中100的成績,可一旦上場,凌凡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足以製造出跟訓練時一樣的空位投籃機會,所以籃子再準他還是沒有什麼用處,說白了就是:這球員不好使。
四、對於“潛力值”的理解。
現在我們知道,聚友總共擁有5名潛力值超過90的球員,分別是:
鄒孝莘90,本來鄒隊的潛力值為91,被馮箏毒舌特技“種下禍根”所傷降至90,從此失去了成為支柱型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