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有夢。
有一顆征服奧斯卡的夢。
但是這個夢,正在越走越遠。
儘管他拿過威尼斯大獎、拿過戛納大獎,但是奧斯卡,他始終都沒能圓夢,越是不能圓夢,他就越是要征服,這已經成為他的魔怔了。
張衛平和他說:藝術片已經沒有市場了,徹底商業化,才是未來的道路。
但是他不認同。
他認為藝術和商業的結合才應該是完美的,就像是那種。
但是他更明白,新畫面需要商業片。
沒有商業片,新畫面就沒有資金,沒有資金,他連拍攝電影都很困難,而這,也離他的奧斯卡之夢越走越遠。
所以面對齊向東,他動心了。
“如果我加入金牌集團,我是否可以拍攝文藝片?”張一謀試探一下。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必要這樣做的。
就像是許多導演一樣,明明在拍攝文藝片,對外卻宣傳是商業片,等到投資商的資金到位了,他就撕開面紗,這個時候投資商已經被拖下水了,只能硬著頭皮給投資,因為不給投資就代表著前面的投資打了水漂,而給投資,至少還有機會回本,當然,絕大多數到最後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也使得這個行業的名聲不怎麼好,但是這個世界重來都不缺少有錢的投資商,尤其是在影視圈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那些導演根本就不怕沒有人給自己投資。
但是張一謀不屑。
他不屑用那種方法騙取資金,哪怕是明白他說拍攝商業片,大筆大筆的資金就會從投資商的口袋裡面流過來也是一樣。
他要拍藝術片,就會堂堂正正的拍攝藝術品。
“張導演,你應該明白,一個給公司帶來獎項的導演絕對沒有一個給公司帶來票房的導演更值得公司重視。”
第五百章 簽約張一謀
>;
張一謀明白了。
齊向東這是在告訴他,一個不能給公司帶來票房收入的導演不值得公司幫助他全力公關奧斯卡,而再好的文藝片,失去了公司的公關,都不會出現在奧斯卡的面前。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奧斯卡的規則。
奧斯卡參賽有兩種。
一種是一個國家的電影協會推薦,另外一種則是自己申報奧斯卡,這兩種都需要奧斯卡進行初步的稽核,從而獲得提名。
前者雖然在歐洲、美洲一些小國盛行,但是整個亞洲,尤其是華夏,還沒有這樣的先例。
至於後一種行是行,但是它有個問題,那就是你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申請一定會被奧斯卡的評委看見。
要知道,每年全球都有數不勝數的電影人將自己的所謂的藝術片郵寄給奧斯卡學院派的手中,而這些藝術片大多數都成為垃圾桶裡面的垃圾。
張一謀在華夏是很出名,他在亞洲、在威尼斯、在法國,都很有名氣,但是在奧斯卡,抱歉,奧斯卡只認識吳宇森、只認識李安,張一謀是誰?華夏大導演?抱歉,不認識。
他申報奧斯卡,唯一的結果就是被丟進垃圾桶,即便是不被丟進垃圾桶,在稽核的時候,評委也會帶著有色眼鏡來看。
知名大導演和無名小卒,評委觀看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兩個同樣優秀的電影,知名大導演拍攝出來的和無名小卒拍攝出來的。在評委的心中,絕對不是一個檔次的。
所以張一謀需要金牌集團的幫助。
不是金牌集團可以影響到奧斯卡,而是金牌集團的合作伙伴環球電影可以影響到奧斯卡。雙方已經交叉持股,還需要證明合作的默契嗎?
現在的金牌集團已經不是當初的金牌集團了,他已經是和環球電影平起平坐的公司了,固然它沒有像環球電影那樣成為好萊塢巨頭,但是它多元化發展,卻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在估值上,它甚至比環球電影還要高。合作的強勢方,早已經換了位置。
這是誰都想不到的。
兩年前,那個看似在環球電影面前不堪一擊的電影製作公司已經吞併了icq這個即時通訊軟體。並且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而同樣的,它的遊戲公司也越發的紅火了起來,有種即將成為華夏市場龍頭老大的架勢,事實上。如果不是它的底蘊不夠深。它早就成為華夏網遊市場的龍頭老大了。
所以,金牌集團有足夠的資源來推動環球電影幫助張一謀申報奧斯卡,而環球電影幫助申報的,奧斯卡不會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