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凱斯饒了一大個圈子,就是想要說服李霖和他一起對付索尼,很顯然。僅憑他自己的力量,是敵不過索尼這個巨無霸的。
甚至李霖懷疑,他不僅找了自己,說不定他還找了其他人,因為他加上史蒂夫。凱斯,和索尼的實力對比也有些遙遠。
計謀固然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實力差距,可若是實力差距太大了,計謀的成功率就要打上一個折扣了。
作為前任aol時代華納的總裁,史蒂夫。凱斯是個聰明人。
他知道應該如何在暗地裡就將一切都準備好。免得暴露在陽光之下遭遇到索尼瘋狂的進攻。
“美國的天王,”史蒂夫。凱斯道,“只要你答應和我一起對付索尼。我立即就讓《時代週刊》或者《財富》給你進行專訪,我可以保證你一年至少上三次封面人物。”
作為全球最大的傳媒集團之一,時代華納擁有64種雜誌,其覆蓋讀者達到2。68億,其中《時代週刊》和《財富》就是最出名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
“在商言商。現在我是商人。”李霖道:“曾經美國線上以2。87億美元收購icq,現在我希望以3億美元從aol時代華納的手中將icq收購過來。”
“當然。是在你擊敗索尼,成為aol時代華納的總裁之後。”
“作為回報,我將全力支援你擊敗索尼。”
icq,曾經全球最大的即時通訊工具,現在卻已經沒落了。
在華夏,icq基本上宣告退出華夏市場,市場佔有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而在全球市場,icq也被msn擊潰。
這源於微軟的捆綁銷售策劃,微軟用這招擊敗了網景,也擊敗了icq。
當然,更重要的是icq自己作死。
美國線上以2。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cq之後,迫於巨大的財政壓力,美國線上讓icq拿出盈利方案。
而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流量變現渠道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廣告。
於是,icq的身軀上充滿了大量的廣告,讓使用者煩不勝煩,最終用腳投票,投入了微軟的msn的懷抱之中。
曾經的市場巨頭漸漸的變成了二流角色,並且最終於2010年被美國線上以1。87億美元出售,扣除美元的通貨膨脹,美國線上出售icq虧損了一億美元,這足以證明了icq在美國線上手中變成了一個確確實實的垃圾。
當然,現在的icq雖然被msn擊潰了,但和2010年的時候比起來,處境還是要好得多,再考慮到aol時代華納沒有出售icq的意向,李霖的報價為3億美元。
一來讓aol時代華納產生賣掉icq是賺錢的錯覺,二來也是減少阻力,畢竟總裁不是董事會,出售icq這麼大的事情,總裁不可能不請示董事會。
“這不可能。”
史蒂夫。凱斯本能的拒絕,“icq是aol時代華納的重要流量入口,aol時代華納不可能同意出售icq的。”
“說得好像真的很重要一樣。”李霖冷笑一聲,“對於別人來說,icq或許是重要流量入口,但對於aol時代華納來說,icq根本就無足輕重。”
為什麼?
答案很簡單,aol時代華納本身就是美國大型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他們類似於電信、網通。儘管不像電信、網通那樣成為壟斷企業,但aol時代華納的使用者也非常可觀。
你見過比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更直接的流量入口嗎?
曾經在網路上有個笑話,說qq對360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擊敗了360之後。又對電信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但是瞬間,qq的使用者就少了一億。
很簡單,在電信和qq的選擇中,使用者毫無疑問會選擇電信。
選擇電信至少可以上網,而選擇qq連網都上不了。
這種情況,只有在智慧手機時代到來才得到改變。
同樣的。在aol時代華納的體系裡面,icq並沒有擔當流量入口的角色。或許曾經的icq擔當著流量入口的角色,但是隨著msn大行其道,使用者僅僅只有千萬的icq已經不足以擔任aol時代華納的流量入口了。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線上會在2010年選擇出售icq的原因所在。
但李霖需要。
icq的1000萬使用者對於aol時代華納來說是雞肋,但對於李霖來說。卻是一份不錯的資源,至少它可以擔任金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