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會議,要求德國給予儘可能的配合,否則土耳其局勢將難以收拾。
在這種情況下,威廉和瓦德西內閣壓制了以戈爾茨為首陸軍鷹派的要求,果斷停止對土耳其的武器供應,希臘方才穩住了陣腳。
隨後,土耳其蘇丹政府在列強的壓力下籤署了不敗而敗的《希土條約》,條約規定:將帝國在愛琴海上的全部島嶼割讓給希臘,也包括東地中海第一大島克列特島,此外還將薩洛尼卡以西地區也割讓給希臘。
條約簽署後,土軍中的年輕軍官發動叛變,趁此機會在列強的鼓動下,各外省總督紛紛宣佈自立,偌大的帝國瞬間土崩瓦解。
接下來,五大國開始粉墨登場,對號入座,玩起了“排坐坐,吃果果”的遊戲。
英國的接收工作十分順利,保加利亞對哈布斯堡帝國也表現的極為順從。不過法國、德國和俄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煩,其中法國尤甚。
外省自立後,由於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民族主義運動被壓制,因此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十分平靜,反對者主要來自帝國的自由派和親德國的少壯派軍官,尤其是當《五國公約》的檔案被英國的路透社記者洩露出來以後,反對的聲勢席捲全國。
不過法國在土耳其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在土耳其精英階層中影響巨大,而且控制了土耳其的財政和海關等關鍵部門。經過三次簡短的談判,在法國承諾對土耳其進行憲政改造後,土耳其的政治精英紛紛停止了反抗,開始和法國合作。軍隊中的親德派軍官在確信德國不予支援後,帶著無盡的失望被自由派軍官收編。緊接著,法國的軍官團進入土耳其,土軍的法國化改造正式開始。
羅馬尼亞作為已經獨立多年的國家,憑空被列強以一紙條約就賣掉感到十分的氣憤和無奈。為此,國內爆發了巨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運動,英法等在羅投資的企業被大肆破壞,“各國洋人”紛紛從布加勒斯特轉進到鄰近的匈牙利境內,或者從海上直接遁走。
1897年中,羅馬尼亞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不斷醞釀,在工人領袖的重新組織下,涅槃重生成為一場有明確目標的偉大的反帝反封的無產階級運動。
在革命的洪流中,渺小的卡羅爾國王被迫避走柏林,在無憂宮,威廉在閒暇之餘和這位堂兄仔細商討了瓦拉幾亞的政治前途。
(漢志、內志、薩哈加起來差不多就是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南部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是英國的保護地)(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八章 拉薩爾
羅馬尼亞王國在獨立之初是由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以巧妙的形式聯合而成,說它巧妙是因為在當時,各大國並不願意讓羅馬尼亞統一成為一個較大的國家。不過在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到普法戰爭爆發的十幾年間,羅馬尼亞人透過兩個議會選舉同一個大公的形式,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而後,俄土戰爭期間,羅馬尼亞出兵三萬幫助俄軍攻克普列文要塞,作為酬答,沙皇同意將多瑙河三角洲,也就是多布羅加地區給予羅馬尼亞。在此之前,羅馬尼亞是沒有出海口的,不過當獲得了多布羅加,他們便擁有了東歐最好的天然良港——康斯坦察。
事情至此還不算完,按照柏林條約,俄國在戰後獲得了普魯特河以北的摩爾多瓦地區,也就是比薩拉比亞,雖然羅馬尼亞舉國反對,但是也無濟於事。多布羅加南部地區由於保加爾人佔多數,所以自然歸入了保加利亞,當時俄保兩國還有著兄弟般的情誼。
不過總體而言,得到多布羅加中部和北部後,羅馬尼亞總體實力增長了一大截,富饒的多瑙河三角洲有大片的肥沃荒地可以開墾,沿海漁業資源豐富。當地的原住民韃靼人大多隨土耳其人逃走,所以全都便宜了羅馬尼亞。
1897年的大革命是由於《五國公約》引起,這種民族主義運動基本是一個路數,不過當革命的領導者把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鼓動起來。性質就很嚴重了——暴力和破壞隨之而來,秩序漸漸遠去。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烏克蘭方面軍在比薩拉比亞緊急集結後,出動五個師的兵力,大踏步越過普魯特河進入羅馬尼亞北部,拿著鐮刀斧頭的革命軍隊自然不是俄軍的對手,僅僅一個月時間,俄屬摩爾多瓦便宣告平定。
不過,南方的瓦拉幾亞和多布羅加卻還在一片水深火熱中,外國人早就被打跑了。鄉下的貴族地主和布加勒斯特城裡的大資本家們眼看大勢不好。也都作鳥獸散,有的跑到已經被俄軍恢復秩序的北部地區,有的則飄揚過海來到法國——當時羅國的精英階層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