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德國海軍的勝利再次令很多城市的街頭簇擁起歡呼慶祝的市民們,艦隊返回基爾海軍港後,各地前來慰問的社團和組織絡繹不絕。不過海軍的勝利終究只是開胃菜而已,在國際上並未掀起什麼波瀾。
法國人依然在為是否參戰而進行激烈的爭論,而隨著戰爭的深入,爭論的結果也終於到了水落石出的時候。
戰爭爆發後,法國陸軍向俄國派出了龐大的軍事派遣團,其中一個觀察團全程參加並詳細記錄了戰爭初期發生波蘭北部地區的幾場德俄之間的遭遇戰的情況。透過這些資料,法國總參謀部意識到德國陸軍以機槍為戰術核心的新的作戰形式在防守戰中幾乎達到了無懈可擊的程度。
機槍、壕塹、鐵絲網,外加永固型要塞和野戰工事以及崎嶇而艱難的地形,這都使得戰鬥中防守方可以用極少的兵力頂住敵人的攻擊。而上述的情形,正是法國對德國開戰後在洛林高原將要面對的情況。
此時的法國陸軍界,“進攻至上論”還未形成氣候,因為火炮的射速還不足以使攻擊方獲得足夠的優勢。
所以,參謀軍官們倒是能夠平心靜氣依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