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後只是意義不明的“哼哼”幾聲,也不再發話,可就在皇后準備完畢抬腳要走的時候,皇帝卻又喊住了她
“那個……那個……”
“那個”bb S?JoOY O O 。 N ET了半天沒有下文
“陛下?”
“那個……早點回來……”
其實最好壓根兒不要去!因為皇帝已經旁敲側擊的從吏部那裡得到了內部訊息——進京述職的趙景和目前正滯留在當年的恩師霍老大人府上。
皇帝與皇后的婚姻,就像許多皇室子弟一樣,起源於一樁普通的政治聯姻,關鍵不是尋找愛人,而是尋找一個巨大事業的完美合夥人。不過,皇帝怎麼說也跟皇后一起生活了十來年,要是一點私人感情也沒有,那才見鬼!
可是皇帝把皇后當成了“老闆娘”,皇后是否也把自己當成“掌櫃的”呢?趙景和的出現讓皇帝忽然意識到這個以前根本沒在意過的問題。
一個男人吸引女人的因素有很多,名利權勢不是萬能的,所以皇帝沒有自戀到認為全天下女人都非他不嫁的地步;但沒有名利權勢又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喜歡思索人生的皇帝,就像很多愛思考哲學問題的闊佬一樣,糾結起了“她是愛我的錢還是愛我的人?”這種俗套問題。
最後,按照“由推理到實證”的科學研究步驟,皇帝決定去實際考察一下。
“你們覺得朕怎麼樣?”
皇帝在御花園的水榭上巧遇正在逗魚的淑妃和裕妃,斟酌了一番之後,決定採取這種不太直接的方式發問。可惜他這樣不直接的開放式問題,由於涵蓋面過廣,搞得淑妃和裕妃不知道怎麼回答,更不知道皇帝為什麼忽然問這個,只得泛泛的說道
“皇上當然是很好啦”
“哦,怎麼個好法?”
怎麼個好法?比較好說話……但是這能說嗎?於是淑妃和裕妃眼神交流了一下,換了一種保守的回答方案——馬屁!
即使不討好,至少也不會得罪人
“你們知道‘鄒忌諷齊王納諫’嗎?”
聽完二人關於自己如何風度翩翩、英名神武的詠歎後,皇帝追問了一句
“鄒忌?那是誰?”
顯然,淑妃和裕妃是一點沒摸過《戰國策》的,可是宮裡沒讀過《戰國策》的還大有人在,比如恭妃回答皇帝的話就與前兩位妃子大同小異,只不過恭妃相對老練一點,在真實基礎上的誇張讓奉承話聽起來不是那麼的假。
“那你在入宮之前可有過心儀之人?”
皇帝不放棄的繼續問道
對於這個可以說比前一個更辣手的提問,恭妃反倒沒怎麼猶豫,頭微微一揚,就傲氣十足的說道
“臣妾入宮之前可從沒有看上過任何一位男子呢!”
“可不是!娘娘出閣之前早就豔名遠洋,來提親之人無數,可娘娘一個都沒看上呢!”
恭妃身邊的女官是她的隨嫁侍女,也配合著證實女主人往日的風光
“那如果朕不是皇帝的話,恭妃你願意嫁給朕嗎?”
順著恭妃的話,皇帝自然而然的把議題深入了下去
恭妃一時語塞,雖然她又極迅速的換上了嫵媚的表情,嬌嗔道“臣妾與陛下這是早就定下的姻緣嘛”,可是她那語塞的瞬間卻足以讓皇帝的危機感陡然提高了。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名利自道德來者,如山中之花,得自然之精華,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中植花,隨遷移變動,或繁榮或枯萎;自權力來者,如瓶中插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也”
從恭妃那出來的皇帝,本來對博古通今的康妃報又很大期望,可是康妃引經據典了大半天就是不知道本人是個什麼意思,於是皇帝只好用大白話問道
“這就是你的想法?”
“不,臣妾只是想告訴陛下,古人曾經這樣說過”
言下之意就是:此為先人個人意見,不代表官方態度。
果然是像《鄒忌諷齊王納諫》裡說的那樣: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所以對於各位妃子或走題、或躲閃或偷換概念的回答,皇帝雖然很不爽,但還是給予理解,轉而去向太后求證。
皇帝心裡想的是,至少太后應該是不怕他才對。
結果證明太后不是不怕皇帝,而是完全不怕皇帝!在回答兒子的問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