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的沿著這條道路下去,古代那種先天模式儘管長久,但卻已經是不可能繼續存在下去了。
歐洲人同時也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歐洲太危險了。
待在歐洲隨時可能被戰爭所波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隨時可能要走上戰場,或者家園被毀。
對於資本家們來說,他們也發現歐洲的資本環境存在隱患,一旦戰爭開打,就可能被波及,從而損失慘重。
因此戰後的歐洲人,很多都想要移民。
他們要脫離危險的歐洲,尋找一處安全的國家。
在這樣的cháo流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都成為了歐洲人的選擇範圍。
移民浪cháo也在歐洲悄然拉開。
中華民國的民族資本集團這一時期抓住了這一機會,在歐洲各國大力招攬各種工商業人才。
很多歐洲人是不具備移民條件的,移民首先要有錢,否則門檻不容易進去。
但是對於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歐洲人來說,去中華民國卻很容易,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到中華民國首先有工作保障,不太容易失業。而且待遇還比較高。
在中華民國,技工的待遇並不比歐洲差,甚至還要高出一些,特別是那些非常缺乏的工業人才。
另外,中國在這次世界大戰當中雖然也有不少戰爭,但是中華民國卻未被拖進戰爭旋窩當中,社會安定,投資環境良好。
只不過中華民國對於那些歐洲資本家們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中華民國的民族資本集團愈加龐大,其影響力已經很大了,歐洲資本家想要擠進中國市場賺錢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首先在稅收政策上。外資所要繳納的稅收比中國民資還要高出一些,更加無法與那些民族資本集團的商人所享受的政策優惠相比了。
所以進入中華民國的歐洲資本商人不是太多。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問題,歐洲資本商人更願意去美國。美國此時的投資環境能夠也非常良好。
戰後的美國,也弄到了不少剩餘資本。
這些剩餘資本在戰後立即開始了工業裝置的更新換代,在工廠生產模式上,開始大幅度的使用遠華集團‘子彈制’,或者叫美國‘福特製’。因為江渝的出現,福特製並不被人們所廣為接受,因為江渝在德國採取流水線分工生產的時間比美國福特汽車工廠要早上幾年。
因此世界普遍認為是遠華集團率先使用這種生產、管理制度。
美國此時也在大量生產各種工業產品,以應付歐洲戰後的消費熱cháo,只不過這一次消費熱cháo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被中國及中國附屬國的商品所佔領了,美國所獲得的世界市場份額比中華民國來說少了很多。
而且美國內部市場也遭到了不少中國商品的入侵。
但是美國有其巨大的內部市場需求。依舊是強力的拉動了市場消費,特別是參加歐洲戰爭的美國大兵們返回美國之後,這些美國大兵首先是青壯年勞動力。是社會收入的主力軍,手上又有大把的軍餉,這些美國士兵回到美國之後,立即成為了消費主力。
美國的工業裝置在戰前依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此次裝置更新換代。主要是換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這次工業裝置更新換代,能極大的提高美國工業生產力。一定程度上扭轉市場競爭上商品競爭力不如中華民國的這一現狀。
只要美國能成功的把工業體系升級了,那麼rì後國際市場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但這些都是其次的,對於國際市場這個大蛋糕來說,中華民國並不奢求完全吃掉,中華民國也不是主要靠國際市場來拉動經濟的,中華民國靠的是龐大的內部市場,而內部市場因為工人收入的不斷增長,已經初步培育出來了。
最重要的是,美國工業在完成升級換代之前,是沒有辦法進行大量放貸從而刺激泡沫經濟的產生的。
也就是說美國在這一程序完成之前,其建設速度是遠不如中華民國的。而中華民國的經濟泡沫已經持續了兩年了。
中華民國已經比美國更早的進行了兩年的泡沫經濟。
中華民國的工業之前雖然很薄弱,但是建設起來的工業體系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所以現在只需要擴大規模,生產裝置卻不需要更新換代。
另外美國的施工機械技術還處於低階狀態,中華民國的工程機械卻是越造越大,越造越jīng密。使得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