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的傳統女性而言,她們更注重個人發展和婚姻生活的情感體驗。生育的艱辛從家庭生活中抽離,使她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個人生活與事業發展,而自身地位的提高又增大了她們在是否生育下一代這一問題上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另一方面,當眾多女性在市場化的環境中獲得更多自由時,一部分女性則向傳統迴歸。雖然她們並不僅止於做犧牲自己、依附型的傳統女性,但是她們從男性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們認同的女性理想。這種男性化視角使她們作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想女性的定位:既要成為賢妻良母,又要擁有自己的事業自立於社會。
隨著經濟的進步和意識的*,女性“相夫教子”的功能也弱化下來,教育子女不再是妻子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女孩也和男孩一樣擁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父親在兒童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日漸增強,具有母親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在撫養子女時分工不同,應各司其職。懷孕分娩、對嬰兒哺乳餵養、照料教育、發育成長等,母親在家庭中居主導地位。母親不僅是延續人類生存發展的決定因素,也是家庭教育的主導因素。父親是家庭結構的主柱,主要職能是外向型,處於社會保護者角色;母親則是家庭內部的主柱,主要職能是內向型,處於家庭教育者角色。母親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賦——溫柔體貼,情感細膩,富有同情心和母性獨特的心理特徵。母親的溫存、寬容、優雅的風度和文明舉止等,都是培養子女良好心理品質的先決條件,有利於孩子的心靈淨化。大量調查表明。破裂型家庭和缺乏母愛教育的家庭,常給兒童和青少年帶來多種心理問題甚至引發社會問題。
同時我國目前許多家庭中,由於傳統家庭分工格局、觀念和錯誤的教管方式,以及現代社會角色分工,導致父親“淡出”家庭教育,這對子女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尤其是在不發達的農村地區,舊的落後的教育觀念還根深蒂固。由於家庭中的封建思想和重男輕女意識比較嚴重,家庭多以男性為核心。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受教育機會,更高的收入水平,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高,對家庭購買決策的影響自然更大。而在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如上海、北京,人們受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相對要小,家庭成員的地位較為平等,因此家庭決策過程中就更可能出現自主型、聯合型甚至妻子主導型決策方式。當然這些經濟並不能成為唯一的因素,更多的還是教育程度、思想觀念等引起的。
現在,中國的家庭,絕大多數是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子女構成的小型家庭。夫妻關係是家庭的主體,在家庭關係中起主導作用,夫妻關係是家庭和諧的決定性因素。家庭雖然是社會中最微小的細胞,結構也很簡單;但家庭生活的內容卻十分豐富,也相當複雜。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間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分歧、摩擦和矛盾。其實,這並不可怕,只要善於處理和解決,最終是可以化解的。但如果處理、解決不好,處理不及時,夫妻間的的分歧、磨擦和矛盾,會把家庭生活搞得一團糟。而子女由於獨立生活能力比較差,對父母和家庭有很大的依賴性。“一團糟”的家庭生活,會對子女造成極大的傷害,使子女沒有安全、幸福感。
家庭幸福的決定因素很複雜,丈夫或妻子都不一定具有主導作用幸福是主觀感受,與財富也沒有必然聯絡。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居民感到幸福,小城鎮居民幸福感優於城市和農村;家庭和睦、身體健康、經濟無憂是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幸福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經濟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主導因素。經濟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們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國的人均GDP翻了幾番,但是許多研究發現,人們的幸福程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壓力反而增加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人們到底是不是幸福,取決於許多和絕對財富無關的因素。家庭伴侶的態度最能影響整個家庭的和睦,幸福的感覺是源於內心,只有對家庭付出真誠的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感是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影響幸福感的因素繁多。經濟狀況、工作狀況滿意度、社會保障滿意度與幸福感有較高關聯,可見基本生活條件的滿足與生活的幸福有密切的關係。而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提到了重要日程上。身體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影響作用也非常重要。未來競爭力預期、未來生活水平預期和未來收入變化預期等也對當前幸福如否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當我們關注財富積累的時候,萬萬不要無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