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統籌解決人口素質、結構和分佈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人口眾多,對社會經濟以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是今天人們的共識。而中國人口的巨大增長,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新的世紀,當我們已經*低生育水平國家的行列,在新的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候,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對人口增長科學有效的控制。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
………【第七節 核心家庭的主導地位】………
家庭不是生來就有的,一成不變的,它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並不斷髮展變化著的。人類先民同吃、同住、同勞作,雜亂*,共同哺育後代。這種團體雖也有性、經濟、繁衍後代的功能,但這只是群居動物動物本能的表現。直至出現了對偶婚:至少兩個不同性別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勞動分工,經濟合作,共同撫養子女,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庭。而後,家庭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結構: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佔主導的擴大式家庭:一家三四代人中第二代中至少有兩對以上的夫妻;在狩獵、採集社會和現代工業化社會中佔主導的核心家庭:一對夫婦及其未婚子女。此外,還有主幹家庭、多偶家庭、單親家庭等。近30年來,家庭規模的小型化是我國城鄉家庭結構變化的重要特徵之一;與此同時,家庭結構還呈現出以核心化家庭為主,小家庭式樣愈益多樣化的趨勢。
核心家庭是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組成的家庭模式。美國人類學家G。P。默多克首先提出了核心家庭概念。他在《社會結構》(1949)一書中認為,從親屬關係著眼可把人類家庭分為核心家庭、復婚家庭、擴大家庭等三種基本單位,其中核心家庭是其他幾種家庭形式賴以擴大的基本單位。核心家庭這一概念被人類學、社會學廣泛使用。核心家庭是由一對夫婦(包括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這一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默多克首先提出。
單偶結合是家庭的核心框架。一夫一妻制不僅是一種**的、情感的婚姻模式,也是一種佔據主流地位的家庭模式,即夫妻配偶是家庭的核心框架。近現代社會生產方式的變化,使家庭形式有了很大變化,在一夫一妻制基本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家庭變小,聯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轉變。同時,也出現了子女各自成家以後,只剩下老年夫婦生活在一起的“空巢”家庭、夫妻不主張生育子女的“丁克”家庭、夫妻之間分居的“單居”家庭、母親與子女或父親與子女組成的“殘缺”家庭,等等。但是,核心框架不變,一夫一妻製作為家庭模式的主流地位不變。
核心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最為重要的家庭模式,之所以稱為核心,是因為在社會生活中這種家庭最為普遍,更多是家庭是這樣的一種模式。它包含了最主要的家庭關係:夫妻關係或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是最基本的家庭形態,故又稱“標準型家庭”。核心家庭中包含著兩種最基本的家庭關係:夫婦關係和親子關係,又稱夫婦家庭或血緣家庭。核心家庭從已婚夫婦離開父族、母族獨居為開端,特點是對親屬網路的依賴性較小,獨立性、靈活性、機動性較大,具有**、生育、教育、經濟、娛樂、情感交往等功能。這種家庭有利於形成家庭中的平等關係、平等權利、平等嗣系,可以簡化家庭人際關係,減少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糾紛,實現家庭中的*,有利於培養青年人的獨立性,滿足不同代人對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它弱了兩代人之間的關係,不利於兩代人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幫助和救援,在老人贍養和兒童撫育方面帶來一些實際問題。核心家庭是現代都市和工業社會最主要的家庭模式。
從社會學角度看,一個正常的核心家庭從建立到結束,半個世紀左右家庭生命週期中可以分成若干階段和時期,且各階段與時期均有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特徵。家庭生命週期一般要經歷五大階段和八個時期。即:“新婚階段”、“子女嬰幼階段”、“子女學齡階段”(包括前期、中期、後期)、“子女就業階段”(包括前期、後期)和“老兩口階段”。中年家庭是指家庭生命週期各階段、時期中,夫婦平均年齡在35~54歲之間,長子女年齡在7~24歲之間的核心家庭。按照這一劃分標準,“子女學齡階段”中期、“子女學齡階段”後期和“子女就業階段”前期家庭即為中年家庭。隨著近年來來社會、經濟發展巨大變化的影響,核心家庭面臨著新的問題,特別是受社會就業格局變化影響,中年三個不同時期家庭就業人口、負擔係數和就業人員收入水平出現的較大差異,不僅直接導致三個時期家庭之間收入、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