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各方面,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深入千家萬戶。
要圍繞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深化和諧家庭建設。以和諧家庭建設為總抓手,整合各種家庭工作載體和活動形式,把美德在農家、學習型家庭、平安家庭、“雙合格”家庭、綠色家庭、節約型家庭、無毒家庭等以家庭為物件的各類特色建立活動整合起來,作為構建和諧家庭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運用各種載體,透過各種渠道,在廣大社群、鄉村及家庭中深化各種文明家庭建立活動,使家庭文明建設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要圍繞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對推進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理論研究和機制探索。要加強對和諧家庭建設的理論研究,把握和諧家庭的內涵與外延、構建形式與載體機制;要加強對家庭政策問題的研究,推動完善有利於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法規政策體系;要建立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科學評價體系,爭取把文明家庭建立工作納入各級文明村鎮、文明社群、文明城市的測評體系,健全科學的工作機制、完善的工作制度,推動家庭美德建設與和諧家庭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
建立完善健康和諧的家庭人際關係對於穩定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文明建設包括婚姻美德、家庭關係美德、生育美德、性道德以及離婚道德等方面的建設。另外還包括家庭經濟管理、家務勞動的管理,家庭教育管理、家庭精神文化生活管理等等。
人的文明素質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薰陶、培養的過程,家庭文明教育是家庭文化的主體,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基地,也是社群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社群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每個人又都來自一定的家庭,家庭擔負著消費、生育、撫育、教育、贍養、休息、娛樂等功能,這些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機制。我國現有兩億七千多萬個家庭,這些家庭的文明狀況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的文明程度。顯然文明家庭的比重越大,社群文明程度越高,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也就越高。於是家庭文明成為衡量社群文明程度的標誌。
經濟收入決定了資源的提供者具有絕對的權威,父輩當家、傳統的婆媳關係不復存在,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現象也已成為歷史。多數三代家庭以第二代為中心,家庭財產的支配權和家庭事物的決策權從第一代人手中轉移給第二代,中、青年人既掌握著家庭發展的決策權,又肩負著維持家庭生活和養老育幼的責任。老年人中大部分沒有經濟收入或收入低於子女,他們在中年時期曾與子女分開居住,到老年或因照料孫代的需要,或由於失去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的需要回歸子女家庭;子女(包括他們的配偶)是該家庭的戶主或掌握著家庭的財產,擁有家庭經濟上的支配權和決策權。傳統大家庭中婆婆處在支配地位媳婦服從婆婆的管教,婆媳矛盾是導致家庭衝突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革,婆媳關係趨於平等,當中青年女性在外邊遇到工作壓力和精神挫折時,同為女性而生活閱歷豐富的婆婆通常能夠給媳婦以同情、支援和鼓勵,使婆媳間的不和諧關係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可見大部分家庭關係沿著夫妻信任,婆媳和諧,尊老、愛幼的趨勢發展。
經濟基礎的變革由此推動了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變革。作為與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健全有著密切的聯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都具有保障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功能。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現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闢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資訊也透過網路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範,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在新世紀的挑戰和壓力要,經濟建設呀進一步做好,確保家庭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