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否則會連小命都搭上。他故意把手中的梆子敲得響響的,果然,那人聽了便急急忙忙走了。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緊鑼密鼓
中宗死了,沒有人去查詢他的死因,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死後,大唐王朝將何去何從。
群臣都知道,此時真正有影響的是兩大勢力,一支是以韋皇后為首的後黨,核心成員包括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另外一支是以相王李旦為首的李唐宗室,核心成員還有太平公主。這兩大集團勢均力敵,誰也不能把對方壓倒。
當然,藍田王李陶也不可小覷,可他在長安的時日畢竟還短,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再加上,此刻他人也不在長安,故而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種情況下該怎樣辦呢?最合理的辦法就是由後與宗室共同推舉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皇帝。
中宗去世的當天晚上,所謂的先帝遺詔就起草出來了。這份遺詔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新任皇帝由唐中宗最小的兒子李重茂擔任;第二,皇帝年幼,韋皇后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第三,鑑於孤兒寡母的政治局面,新皇帝由叔叔相王李旦輔政。
這份遺詔起草得應該說是相當有水平的。首先,李重茂這個皇帝選得好。他是唐中宗的兒子,符合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另外,他只有十六歲,因此需要有人幫忙輔政,所以雙方都能接受。其次,遺詔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兼顧了韋后勢力和宗室勢力,這是一個煞費苦心的遺詔。當然,這也是一個存在不安定因素的遺詔。因為韋皇后集團和宗室集團勢同水火,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的原則,日後雙方還得一決高下,但是,至少從眼前看。這個遺詔應該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可誰沒想到,這個遺詔一出世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對,竟然沒有執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遺詔起草後的第二天。韋皇后便把這份遺詔提交給宗楚客。宗楚客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相王輔政。於理非宜;且於皇后,嫂叔不通問。聽朝之際,何以為禮?”
他的意思很清楚,韋皇后和相王是嫂子和小叔子的關係,按照古禮。叔嫂不說話,怎麼能既讓韋皇后臨朝,又讓相王輔政呢?這讓他們倆在聽朝的時候怎麼相處呢?宗楚客提議,既然叔嫂不通問,索性把相王輔政一條拿掉,直接讓韋皇后臨朝稱制吧!
韋皇后也跟中宗一起執政好幾年了,沒少提拔自己人。宗楚客這個提議一出來,大臣中支援韋皇后的居多,大多數人也便隨聲附和。於是,遺詔的內容改變了。就剩溫王重茂為皇太子,韋皇后臨朝稱制兩條了!
韋皇后也知道,相王畢竟是高宗的兒子,單憑這一點他就有很高的人望,有足夠的資本來讓自己既怕他又不能太委屈他,只好給相王加官進爵,決定讓相王李旦做太子太師這個位高卻無權的虛職。
幾天後,韋后正式立十六歲的李重茂為皇帝,改元唐隆,加相王為太尉,同時將相王的長子成器由郡王進封為親王,封號為宋。太尉是三公之一,實際上根本沒有權力,這個太尉還不如他兒子從郡王到親王來的實惠呢。
修改了遺詔之後,韋皇后緊急調遣五萬府兵進入長安,和禁軍一起,對長安實行軍管。府兵和禁軍一共六個最高軍事將領,任命的全都是韋家子弟或女婿。最高指揮則由韋皇后的堂兄、宰相韋溫兼任。
韋皇后這樣做,很明顯,想當皇帝!
或許中宗在的時候,她當皇帝只是想想而已,可現在中宗死了,情況都變了。儘管她心中清楚中宗肯定不是死在自己手中,可又有誰會信呢?這個黑鍋她是背定了,再加上宗楚客不停地慫恿,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心奔著皇帝之位而去了。
韋皇后做皇帝,誰最害怕?當然是李唐宗室了!當年武則天稱帝,李唐宗室被殺得落花流水,現在如果韋皇后再來這麼一次,李唐恐怕就更無遺類了!再說,武則天稱帝,畢竟最後還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傳回給了李唐王朝;可是,韋皇后沒有兒子,如果她真的稱帝,皇位最終會落到誰的手裡就更不好說了!
宗室如果不想束手就擒,就得自救了。
怎麼自救呢?宗室的領軍人物毫無疑問是相王李旦。可韋皇后也不傻,早就防到了這一招,也已經派兵把相王府邸嚴嚴實實地“保護”起來了。這樣一來,宗室這邊就群龍無首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韋皇后和她的同黨們千算萬算,唯獨忘了算計相王的兒子們。
要不要防範相王的兒子們呢?對這個問題,韋皇后集團裡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