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和父親費盡心血,卻毫無線索。這事情到我手上,我便想出開古董店的辦法,最終一路追查到你這裡。”
蒙面人說到這兒,突然一劍刺進自己的胸膛。
趙朗真沒想到他會自殺,趕緊扶住他:“你,你又何必這樣?”
“今日我以死謝罪,相信我們的祖輩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蒙面人說完,緩緩地倒了下去……
……
大唐朝的神經中樞是位於大明宮中書省內的政事堂。
大明宮建在宮城東北方地勢高爽的龍首山上,是貞觀八年太宗皇帝為了給太上皇養老專門修建的。選擇這個地點是因為長安城原本倚靠龍首山而建,地勢起伏不平,而皇上居住的宮城恰好建在清明渠與龍首渠經過的地勢低窪的地方,夏季潮溼鬱熱,冬季寒冷非常。
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在大明宮,這讓他們節省了許多奔波於路途的時間。
此時,政事堂內擺著的五個椅子上,只有四個人就座,其中一個椅子是空的。毫無疑問,空的這個椅子,是前幾日在驪山被流放的郭元振的位置。四名剩餘的宰相,看著那張空的椅子,心中多少生出些感慨。
中書令張說首先說話了:“諸位,陛下讓我們複議姚崇一事,大家都說說看,都什麼意見。”
政事堂裡的規矩有些奇怪,正常的情況下,應是由宰輔首領尚書令居於上坐,主持議事。但由於太宗皇帝曾任過尚書令,所以從二品的僕射便成了尚書省的長官,在官品上他們與中書令和侍中差著一級。為此,自高宗皇帝以來,宰輔議事一向由中書令領銜。但是,這並不說明中書令權力最大,因為,在政事堂中,從四品的衛尉卿與正二品的中書令在議事時具有同等的發言權。在這個圈子中能夠形成所謂宰臣領袖的因素不是官位,而是皇上對某人的親近與信賴程度,再有就是處理政事的能力。
張說能作為宰輔首領,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他能熟悉處理政務。本來,劉幽求是李隆基登基的最大功臣,完全可以依仗李隆基信任成為首輔宰相。可是他只是從一名縣令直接到如此高位,有些政事並非他能處理的來的。李隆基當然也清楚一點,故而還是讓張說做了宰輔首領。
之前,陛下提出了姚崇入朝,讓政事堂議一議,包括張說在內的五名宰相都不同意姚崇入朝。今日,既然陛下讓政事堂再複議一遍,他也不好駁陛下的面子。郭元振雖然被流放了,可張說對剩下這三人的心思瞭如指掌,知道他們是絕不會讓姚崇入朝的。
尚書省右僕射鍾紹京率先說話了:“既然陛下一意要姚崇入朝為宰相,我們做臣子的也不好再三駁了陛下的面子。正好郭相被流放,空出了一名宰相,我看讓姚崇來補了這位置,也未嘗不可。”
四百二十二章 姚崇拜相
鍾紹京話說完,張說當時就就愣住了。他不明白,為何僅僅數日,鍾紹京就變卦了。
說起來,鍾紹京態度的轉變與姜絞、張瑋的勸說並無太大的關係。姜絞與張瑋的確去拜訪了鍾紹京,可鍾紹京不知怎麼想的,卻死活不同意讓姚崇入朝。最後,張瑋只好將李陶搬了出來,明確告訴他,這是李陶本人的意思。這一招很是奏效,鍾紹京一聽是李陶的意見,馬上就同意了,答應在政事堂議事時,力挺姚崇回朝。
果然,今日當張說提起此事時,鍾紹京率先表示同意,讓張說有些措手不及。
張說還沒從驚詫中反應過來,又有一人說話了,正是老臣魏知古,他慷慨陳言道:“說起來,姚崇的能力與威望比我們都強,讓他入朝既是陛下之意,對朝廷也是有好處的。我們不能因為一己之私阻止姚崇入朝,我同意姚崇回來。”
若說鍾紹京的發言讓張說有些詫異的話,魏知古的這一席話簡直就一悶棍,直接將他給打暈了,要知道魏知古可是自己最可靠的聯盟。張說之所以在政事堂內一直佔了上風,正是因為他與魏知古、郭元振三人結成了聯盟,鍾紹京與劉幽求雖然都是立過大功之人,但與他們三人比起來就顯得有些勢單力薄了。可現在郭元振被罷貶,鍾紹京與魏知古都同意姚崇入朝,讓張說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現在唯一之計就是聯合劉幽求,與鍾紹京、魏知古二人相抗衡了。
想到這裡,張說看向了劉幽求:“劉相公,這姚崇是很難相處的主,若他回來了,恐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你不會也同意他入閣拜相吧?”
張說的話說的很明顯,姚崇若是回來,你劉幽求也沒有好果子吃,你得掂量掂量。
聽了張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