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1 / 4)

上的位置與價值,將來自有公正的文學史家會來精查公佈,我這裡只是籠統地回顧一下,覺得他半生的成績已經很夠不朽,而在這壯年,尤其是在這藝術地“復活”的時期中途凋喪,更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了。

但是,我們對於志摩之死所更覺得可惜的是人的損失。文學的損失是公的,公攤了時個人所受到的只是一份,人的損失卻是私的,就是分擔也總是人數不會太多而分量也就較重了。照交情來講,我與志摩不算頂深,過從不密切,所以留在記憶上想起來時可以引動悲酸的情感的材料也不很多,但即使如此我對於志摩的人的悼惜也並不少。的確如適之所說,志摩這人很可愛,他有他的主張,有他的派路,或者也許有他的小毛病,但是他的態度和說話總是和藹真率,令人覺得可親近,凡是見過志摩幾面的人,差不多都受到這種感化,引起一種好感,就是有些小毛病小缺點也好像臉上某處的一顆小黑痣,也是造成好感的一小小部分,只令人微笑點頭,並沒有嫌憎之感。有人戲稱志摩為詩哲,或者笑他的戴印度帽,實在這些戲弄裡都仍含有好意的成分,有如老同窗要舉發從前吃戒尺的逸事,就是有派別的作家加以攻擊,我相信這所以招致如此怨恨者也只是志摩的階級之故,而決不是他的個人。適之又說志摩是誠實的理想主義者,這個我也同意,而且覺得志摩因此更是可尊了。這個年頭兒,別的什麼都有,只是誠實卻早已找不到,便是爪哇國裡恐怕也不會有了罷,志摩卻還保守著他天真爛漫的誠實,可以說是世所希有的奇人了。我們平常看書看雜誌報章,第一感到不舒服的是那偉大的說誑,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社會瑣聞,不是恬然地顛倒黑白,便是無誠意地弄筆頭,其實大家也各自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自己未必相信,也未必望別人相信,只覺得非這樣地說不可,知識階級的人挑著一副擔子,前面是一筐子馬克思,後面一口袋尼采,也是數見不鮮的事,在這時候有一兩個人能夠誠實不欺地在言行上表現出來,無論這是哪一種主張,總是很值得我們的尊重的了。關於志摩的私德,適之有代為辯明的地方,我覺得這並不成什麼問題。為愛惜私人名譽起見,辯明也可以說是朋友的義務,若是從藝術方面看去這似乎無關重要。詩人文人這些人,雖然與專做好吃的包子的廚子,雕好看的石像的匠人,略有不同,但總之小德逾閒與否於其藝術沒有多少關係,這是我想可以明言的。不過這也有例外,假如是文以載道派的藝術家,以教訓指導我們大眾自任,以先知哲人自任的,我們在同樣謙恭地接受他的藝術以前,先要切實地檢察他的生活,若是言行不符,那便是假先知,須得謹防上他的當。現今中國的先知有幾個禁得起這種檢察的呢,這我可不得而知了。這或者是我個人的偏見亦未可知,但截至現在我還沒有找到覺得更對的意見,所以對於志摩的事也就只得仍是這樣地看下去了。

志摩死後已是二十幾天了,我早想寫小文紀念他,可是這從哪裡去著筆呢?我相信寫得出的文章大抵都是可有可無的,真的深切的感情只有聲音,顏色,姿勢,或者可以表出十分之一二,到了言語便有點兒可疑,何況又到了文字。文章的理想境界我想應該是禪,是個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境界,有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或者一聲“且道”,如棒敲頭,夯地一下頓然明瞭,才是正理,此外都不是路。我們回想自己最深密的經驗,如戀愛和死生之至歡極悲,自己以外只有天知道,何曾能夠於金石竹帛上留下一絲痕跡,即使*作苦,勉強寫下一聯半節,也只是普通的哀辭和定情詩之流,哪裡道得出一份苦甘,只看汗牛充棟的集子裡多是這樣物事,可知除聖人天才之外誰都難逃此難。我只難寫可有可無的文章,而紀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這種文章來敷衍的,而紀念刊的收稿期限又迫切了,不得已還只得寫,結果還只能寫出一篇可有可無的文章,這使我不得不重又嘆息。這篇小文的次序和內容差不多是套適之在追悼會所發表的演辭的,不過我的話說得很是素樸粗笨,想起志摩平素是愛說老實話的,那麼我這種老實的說法或者是志摩的最好紀念亦未可知,至於別的一無足取也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第五十六章 半農紀念】………

周作人

七月十五日夜我們來到東京,次日定居本鄉菊坂町。二十日我同妻出去,在大森等處跑了一天,傍晚回寓,卻見梁宗岱先生和陳女士已在那裡相候。談次,陳女士說在南京看見報載劉半農先生去世的訊息,我們聽了覺得不相信,徐耀辰先生在座,也說這恐怕又是別一個劉復吧,但陳女士說報上說的不是劉復而是劉半農,又說北京大學給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