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
可是對於私營或者說,那些從家族產業起步的企業來說,人才確實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
在今後的十年時間裡,如果你要是希望你的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那麼你就必須要尊重人才,遵守目前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因為如果你不按照這個遊戲的規則來做事,那麼最後你的企業,甭管這泡泡吹的有多大,最後都有可能會面臨轟然倒地的危險。
尤其是他打算進入的這個行當,屬於高科技的範疇。而這個行當對於人才的需求,可以說絕對稱得上是求賢若渴。
看看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就比如那個蘋果的喬幫主,就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把一家虧損多年,瀕臨破產的企業,帶成後來世界級的巨無霸。
另外一個網際網路的傳奇,谷歌,兩個創業的大學生,就可以完成一個小小的網站。到後來價值數千億的入口網站的逆襲。
在看國內。一個懂技術,懂管理,但是在銷售方面卻完全靠忽悠的雷將軍,就可以把一個六個月以後才能推出的手機。買成全國最受歡迎的國產手機。
這說明什麼?這就說明了掌管一家高科技產業的領導的重要性。
掌管這樣的企業。他必須要在懂技術的同時。還要懂管理,最關鍵的是,他還能夠看得清楚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就算他不能夠創造引領潮流,但是最關鍵的是,他也要能夠順流而上,而不是冷眼旁觀,自己打算另闢蹊徑。
看看諾基亞,在傳統手機時代,這家企業絕對是業界的大哥大吧?什麼三星,什麼愛信,什麼摩托羅拉,在他的壓制下,還不是毫無喘息之地?
只能靠吃他們的殘羹冷炙來過活?
結果當喬布斯,說要開發智慧手機的時候,他們在幹什麼?他們在冷眼旁觀,在看笑話,在手機業界,摩托羅拉,和愛信也是如此,只有三星選擇了默默的低頭跟上。
結果呢?幾年之後,諾基亞只能苟延殘喘,摩托羅拉破產被收購,愛信分拆,而蘋果和三星,則成了手機行業裡的兩個巨無霸。
最可悲的是,智慧手機最早開發出來的,還是諾基亞自己。
還有同樣的例子,就是柯達,數碼相機是他們最早開發出來的吧,結果和諾基亞一樣,因為在膠片領域利潤大,所以他們對數碼相機不重視。
結果呢,最後也正是他們最早開發出來的數碼相機,成了他們這個帝國的掘墓人,他們倒在了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之下。
還有夏普和松下,他們是最早進軍液晶電視領域的,可以說是這個領域裡的領軍人物,可是正是因為對未來產品流行趨勢判斷的失誤,結果導致了三星的崛起,而他們則是被打的丟城失地,最後不能不靠著賣掉自己的總部大樓,來苟延殘喘。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在電子高科技領域,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每天蹦出來的新發明都層出不窮,而你如果想要在這個行業裡屹立不倒。
那麼在追趕最新創新發明的同時,你還要隨時關注市場趨勢,從那每天蹦出來的幾百種最新發明當中,挑選出未來會流行的元素,然後著重發展。
就算你判斷失誤,也要能夠及時的調整戰略發展方向,而不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和潮流對抗,那你就是和消費者對抗,結局就是你會死的很慘。
而說一千到一萬,這些因素歸根到底,就還是要歸結於人的身上,尤其是一個企業的領導者,或者管理者,能夠正確的做到上述那些成功企業的領導者的,就是人才。
所以當李逸帆打算搞這電子高科技領域的時候,他才真正的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現在的國內,在電子科技領域,軟體方面不必說了,有著很多的人才,但是在硬體方面,他說知道的人才卻並不多。
畢竟和軟體比起來,硬體可就有著很大的不同了,電子科技方面的硬體科學,很大程度上對材料科學的要求都很高。
可是材料科學領域卻是國內最弱,也是最短缺的,多年來的不注重,導致我們在這個領域,落後世界已經不是一星半點。
不注重基礎研究的投入也就算了,就連人才我們也不重視,尤其是制度上的漠視,這就導致我國在基礎科學上的人才,大量的流失到了國外。
而回過頭來,當李逸帆想要搞電子科技公司的時候,當他四處的在國內收羅人才的時候,他這時候才體會到,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才,有多麼的艱辛。
不過今天他算是邁出去了成功的第一步,顯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