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看更的老伊川,他是在今年的三月份就辭職了,據說是去泰國某地旅遊的時候,中了一記當地的大樂透,贏了幾個億的日元,所以人家乾脆就留在那邊養老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李逸帆最緊要的還是要趕回到東京去,龜前這邊的事情進行的很順利。這些機床裝置,會在太平洋上面兜個圈,然後在走東南亞,最後會沿著黃海一路北上,直接抵達濱城。。。
和機床什麼的那些敏感裝置不同,這些裝置,還沒高階到那樣的地步,其實這裡面對於他而言,最主要的就是關於那tn螢幕的製造裝置。
這玩意對於液晶屏來說,就是個背景面板。就是最初級的入門貨,可是即便是如此。咱們國內也生產不出來。
別說這玩意了,就算是現在還在使用的大背頭電視的映象管,裡面的一些關鍵部件,咱們還要從日本進口呢,由此可見咱們和人家的技術差距。
而有了這生產線,無疑將會使得咱們的技術,和生產能力邁上一個大大的臺階。
到時候如果能夠把這個液晶螢幕工廠鼓搗出來,那光靠這個液晶螢幕工廠,在未來幾年的電腦普及大潮當中,就足夠自己樂呵呵了。
四百萬的產能,對於日本人來說,也就是小字輩,畢竟他們面對的是世界市場,但是對於自己這個剛剛打算到電子市場裡轉一圈的菜鳥來說,這已經是個大型工廠了。
最關鍵的是,自己要吃透了這些技術和裝置之後,到時候自己就能夠複製這條生產線,只要到時候產能一上來,在大陸市場,自己就完全可以靠著成本的優勢,打垮三星和寶島的液晶面板企業。
走上電子產業征途,就要從這一點開始吧。。。
不過東京這邊,可還有別的東西在等著自己呢。
原本來日本一趟,李逸帆不過是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透過石川明步拿到那些證據,然後搞定三井財閥,讓對方同意自己能夠融資到力拓裡面去。
第二方面就是打算去找遠藤達人和信田勇,從他們手裡拿到一些日本領先的技術,從而回國之後確定自己進軍機械製造業的優勢。
可是哪想到拿到了資料之後,卻有遇到了這製造裝置的麻煩,前幾天遠藤達人交給自己的那些技術資料裡面,就有涉及到生產相關的高階ccd和cmos鏡頭的技術,可惜這技術確實是好,但是咱們現在是光有技術,卻生產不出來。
畢竟這種光電轉換所需要的電子晶片,還是很專精的,這方面咱們自己搞不出來,而日本人在這個領域確實稱得上是大拿。
既然咱們自己搞不定,那就要從日本人身上下功夫了,李逸帆索性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把主意打到了尼康的身上。
要知道現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和荷蘭德國聯合企業的asml相抗衡的企業,也就是尼康了,雖然佳能也能生產光刻機,可是他們和尼康之間可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
尼康在光學方面的造詣世人皆知,他們的相機更是買遍了全世界,眾人都知道他們的照相機做的好,可是卻並不知道,其實尼康的光刻機更牛b。
一臺照相機,撐死了也就買個幾百美元就算是高階貨了,可是一臺光刻機,這可是最起碼三千萬打底的買賣。
就連美國的英特爾,也是在用尼康的光刻機在生產晶片,由此可見尼康在這個領域的獨到之處。
原本李逸帆是沒想過要進軍光刻機這個領域的,可是有了遠藤達人所提供的那ccd和cmos這樣的技術之後,他就有些心癢癢了。
國內的光刻機起步的非常晚,也就是在今年,才由國家發財委牽頭,組織了幾家國內的企業,在浦海成立了浦海微電子公司,才開始初步的涉足到光刻機制造領域。
可是咱們和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是明顯了,在這樣集中了國家資源和政策的條件下,我們也是直到2010年才生產出第一臺完整的光刻機。
和以往國內所宣傳的國產化裝置同樣,這臺光刻機的很多關鍵零部件都是進口的,而這臺光刻機也同樣是落後於國際水平兩代到三代的產品。
但是不管如何,好歹我們也能夠生產光刻機了,雖然水平是照人家差了不少。
而這一次李逸帆打算從尼康這邊搞幾臺光刻機回去,好好的研究研究,不求能夠山寨人家的產品,最起碼也要搞明白人家的設計,以及工作原理思路。
一口吃成個胖子,這顯然不太現實,但是最起碼有了日本人的這些東西作為基礎,可以讓自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