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舉行大禮,仍算是兩家人,送的禮物自然要貴重些。如今元容已成為林如海的繼妻、黛玉的繼母,此時黛玉在張家就是晚輩的身份,而不是客人了。
晚輩給長輩送禮,特別是黛玉這樣還未出嫁的女孩兒,多半是自己親手完成的一些不值多少錢,卻能表示孝心的小禮物。可手抄一段經文祈福、可作一篇賀壽的詩詞文章、可做衣襪鞋帽等針線……不拘是什麼,只要是虔心做的都可以。
黛玉就送上了一幅畫像,畫中之人自然就是張夫人了。畫中的張夫人穿著一套端莊典雅的漢服,容貌逼真得仿若真人,特別是躍然於紙上的慈善氣質,與張夫人殊無二致,就像是在照西洋鏡一般。
黛玉還在畫上新增了幾抹祥雲,配上張夫人面上的慈悲,畫展開之時就有人驚呼,說張夫人是菩薩下凡了。其中自然有幾分奉承之意,卻也不可否認黛玉的畫功,單憑這一點,黛玉就當得起才女之名!
張英之母已八十餘歲了,自從收下黛玉送的符器,日日不離其身,天長日久下來,一則清心寧神,少了許多煩擾,一則有靈氣滋養身體,雖然不多,對老太太來說卻是彌足珍貴。雙管齊下,兩年過去了,身體竟然越發硬朗起來,精神也非常好。
此時老太太見了黛玉給張夫人畫的畫像,就打趣起來:“這麼好的畫像,讓老婆子我也眼饞了,真想今年就過九十大壽,也要小玉兒給我畫張像。”
眾人聽她此言就知道她是真心喜歡黛玉,都在想,林家這小姑娘恐怕還真是個品行好的,不然也不能讓老成了精的老太太也喜歡她。
黛玉不知眾人心思,只笑道:“老太太且不用等,玉兒也為您畫了一幅像。”
老太太卻不料還有她的一份,當即來了興致,張廷玉之妻姚氏上前接過黛玉手中的畫像走到老太太身前親自展開。此畫畫的是仙鶴獻桃,畫中的仙鶴靈動非凡,嘴裡銜著一段樹枝,枝椏上垂著一顆鮮豔欲滴的仙桃。最吸引人的無疑是畫中的那位老壽星,只見她神情安寧滿足,衣著樸實,只有一些簡單的線條勾勒,但是那些線條之中卻隱隱藏著福祿壽喜貴幾字。
如果說張夫人那張畫突出的是慈善之意,那麼老太太這幅就有一種圓滿之意,非常符合二者的身份年紀。老太太見了自然是愛不釋手。
當下就有人暗自打聽起黛玉的事來,這般心思通透又才氣橫溢的女子,若是身份匹配,倒是佳媳人選。
黛玉再聰慧、修為再高也還沒有到能看透人心的境界,雖然覺得有幾位夫人看她的眼神很火熱,卻是想不通為什麼。若是她知道那些女人是打著把她娶進門做兒媳婦、孫媳婦的想法,估計渾身的寒毛都會豎起來了。
雖然知道古代的人都很早婚,不過黛玉還是一直準備成年,既十八歲才成親。要是可以,黛玉甚至是不想成親的!當然,這個時代女子若是不成親就只有出家一途,老爸肯定是捨不得她出家的,就是為了老爸,她也要把自己給嫁出去,並且要活得很好!
對於這一點黛玉絲毫也不懷疑,以她的能力和性格,即便和丈夫之間沒有感情,也能活得很好,她從來就不是那種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人。
在張夫人的壽宴上露了一回臉,黛玉的名聲在小範圍內傳了出去。當然,閨閣中的女孩名聲在外並不是什麼好事,好在來參加壽宴的都是張家的親朋好友,品性也是過硬的,倒也不會胡亂流傳出去。
三月裡,黛玉將胤禛和胤祥送來的臘梅都已經制成了花茶,又在刻有聚靈符的玉器裡封存了半個月,就選了精巧的瓷器盛了讓人直接送到了四貝勒府和十三阿哥府。
彼此的身份都已經知道了,黛玉也就不自欺欺人的再送到臻品閣了。
黛玉送東西過去,並沒有想瞞著誰,因此烏喇那拉氏很快就知道了,“林姑娘差人送來一罐臘梅花茶?”送茶不稀奇,但一般都是送好茶、名茶,沒聽說有人送花茶的。
屋裡一個十四五歲的丫頭謹慎的說:“根據前院兒傳來的訊息是這樣的,林府來人直接說的是送給爺的。奴婢讓人打聽了,原是林姑娘上京的時候,給爺和十三爺還有八公主、十公主都送了一小罐極品普洱茶。據說爺和十三爺他們都極喜歡,只林姑娘說那茶她也得的不多,手上再也沒有了,然後又說她自己會制花茶,說是另做些臘梅花茶送與兩位公主。十三爺便也跟著討要了一些,說是給側福晉討的。因為怕林姑娘找不到那許多的臘梅花,林姑娘生辰的時候,十三爺還送去很多,爺也讓人送了些過去。”
那丫頭說到這裡笑了起來:“咱們爺自來不愛那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