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根據他們現在的修為給他們煉製的,只是他們自己沒有用,而是節省下來送給了康熙。所以黛玉才會說他們已經盡力了。
弘昭和弘壽也是修行之人,自然知道凡事不可強求,經過黛玉的開解,心底的愧疚慢慢的淡了,只剩下悲傷。
黛玉又說:“如今京城局勢緊張,咱們暫時還不能輕舉妄動,等你們阿瑪派人來接,咱們再一起過去給皇阿瑪守靈。”
果然,沒多久,胤禛那邊就又派人過來,護著烏喇那拉氏和黛玉等人去了暢春園。
康熙的子孫眾多,再加上兒媳婦、孫媳婦,幾百號人跪在那裡哭靈,那場面蔚為壯觀。
后妃那裡,佟佳貴妃在前,惠妃、宜妃、榮妃依次在後,武氏瞅了幾眼,怎麼也沒找到德妃,就悄聲問跪在她身前的黛玉,“側福晉,德妃娘娘怎麼不在?”
黛玉悄聲道:“不能叫德妃娘娘了,先皇下旨,將德妃貶為烏嬪,永不得晉封,又將皇上的玉牒改到了孝懿仁皇后名下,以後得叫烏太嬪了。烏太嬪被先皇貶斥之後,就暈倒了,現在應該是被送回寢宮了吧。”
胤禛改玉牒和德妃被貶一事,雍親王府只有烏喇那拉氏、黛玉和佟佳氏三人知道,其他幾個格格的訊息自然是沒她們那麼靈敏的,所以武氏還不知道這番變故。
武氏捂著嘴巴,小聲的驚呼了一聲,德妃被貶,皇上成為嫡子,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武氏之前只知道先皇駕崩之前,遺詔命王爺繼承皇位,卻不知道其中還有這些隱情。
要知道,這嬪也是有分別的,有封號的嬪其地位在沒有封號的嬪之上。德妃被降為嬪,而康熙又沒有給她上封號,那就只能以姓加諸嬪位之前,只能稱呼烏嬪。
康熙去世前冊封的幾位嬪,有密嬪王氏,勤嬪陳氏,定嬪萬琉哈氏,這幾位都是有封號的,也就是說,以後烏嬪見了她們,也是要向她們行禮,口稱姐姐的。
烏雅氏高高在上了幾十年,沒想到臨到老來,卻是落到這般下場。
武氏和烏嬪之間沒什麼恩怨,以她的身份,連烏嬪的面都沒見過幾次。德妃被貶,最高興的莫過於烏喇那拉氏了。
烏喇那拉氏身為胤禛的嫡福晉,在胤禛還未出宮建府之前,就每天都要去永和宮立規矩,出宮以後,也是每隔三五日就要進宮請安一次,沒少被德妃折騰。甚至於弘暉身體受損一事,其中也有德妃的手筆。烏喇那拉氏又怎麼會不恨德妃呢?
如今德妃被降為烏嬪,並且永不得晉封,又失去了胤禛生母的身份,再也不能拿捏烏喇那拉氏,這讓烏喇那拉氏又如何能不高興?
當然,同樣高興的還有佟佳氏。胤禛被記到孝懿仁皇后名下,對佟家的人自然要有幾分優待的,佟佳氏也跟著水漲船高。佟佳氏覺得,她終於是能夠把黛玉踩到腳下了。
因為康熙遺詔上明白寫著,讓新君守制二十七日,所以,胤禛決定在二十七日的大孝之後,在十二月十二日舉行了正式的登基儀式。
登基儀式還未舉行,胤禎就奉召回京了。
一開始康熙生病的時候,胤禩就派人給胤禎送了書信過去,然而沒過幾天,在弘昭和弘壽的努力下,康熙的身體很快就好轉了,胤禩又派人給胤禎送了書信過去。這兩封書信可是讓胤禎的心提起來又落回去。
可是,就在他放下心來沒過兩天,就又收到訊息,說康熙駕崩了,遺詔命皇四子胤禛繼位,這對於胤禎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胤禎在成為大將軍王的時候,就打心眼裡認為在皇阿瑪心中,他是最佳繼位人選。要不然怎麼會讓他掌控幾十萬大軍?並且他出徵的許多規格都是逾制的,又給了他大將軍王這樣獨特的封號。
胤禎是真的以為康熙讓他出徵,是為了給他立功的機會,是為了讓他撈取政治資本。
胤禎萬萬沒想到,遠離京城是他這輩子做的最失敗的決定。如果他沒有離京,胤禩就不會因為孤掌難鳴而按捺住沒有在康熙宣讀遺詔時鬧將起來,如果他沒有離京,他和胤禩兩人聯手,一個手握兵權,一個又有百官支援,或許還有造反的機會。
可是如今傳位詔書沒人質疑,而胤禎最大的倚仗德妃卻又被康熙下旨降了位份,如今他還能有什麼理由質疑胤禛登基的合法性呢?
如果他要質疑,豈不是把全天下人都當做傻瓜?畢竟康熙如果是屬意由他繼位,又如何會將他的生母貶斥?又如何會改了胤禛的玉牒讓他徹底的成為嫡子?
“十四爺,請吧。”
林墨白的身後是一隊全副武裝計程車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