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兒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健康的子嗣,不管是阿哥還是格格都無關緊要,只要健康就行。所以兒子想,只要晴雯能夠生下健康的子嗣,不管是男是女,那都是有功……”
德妃皺皺眉,居然把老十四完全迷惑住了,看來晴雯這奴才是不能留了。面上不動聲色,“算啦,就按你的意思,只要她能生下健康的子嗣,不管男女,都抬她做格格,這下你滿意了?”
胤禎笑呵呵的猴在德妃身上,“額娘最疼兒子了。”
德妃在她額上戳了一指,無奈的笑著,心裡卻是在盤算著,怎麼去母留子。老十四現在對晴雯還新鮮著,如果她出手,萬一被老十四發現了,怕是會影響他們母子之間的感情,還是讓其他人出手好了。
德妃的眼神在完顏氏身上滑過,心下搖頭,舒舒覺羅氏?伊爾根覺羅氏?德妃一個個的將她們的名字劃掉,腦海裡最後留下年氏二字。左右年氏已經有前科了,又只是個漢女,借一下年家的勢就行了,孫子還是要純淨的滿人血統最好。
那就年氏了!
就在德妃開始算計年氏的時候,軍營中開始推廣一種名為雨衣的新式雨具,第一個吃螃蟹的就是駐京八旗。
原來年前林如海送了一批雨衣給胤禛,透過秘密試驗,雨衣的效果得到了胤禛的承認,於是,在康熙回京之後,胤禛就將雨衣獻上。康熙對於凡是能夠給他明君的聲名錦上添花的事情都非常的重視,在看到了雨衣的效果之後,就下令大批次的生產。
林如海考慮到林家的“科研室”資金和力量到底有些不足,就將雨衣的生產工藝送給了內務府,不過在此之前,林如海已經跟康熙彙報過,目前的雨衣還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現如今的生產條件和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塑膠還不能保證堅韌和柔軟這兩種特性並存,並且在厚度上也不盡如人意,林如海給康熙畫了一張大餅,然後康熙就勒令內務府要在三年內研發出林如海所描述的那種雨衣材料。
林如海透過這種讓利於康熙的行為,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康熙的思維,並且由此影響諸位皇子阿哥以及王公大臣。林如海真是太瞭解康熙了,康熙自己在數理化天文等學科上都有著比較深厚的造詣,他對西學也很感興趣,但是,他自己喜歡學,卻不允許民眾學,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統治者的思想讓他無時無刻不在執行愚民政策。
林如海肯定不能在這種原則性的事情上和康熙打擂臺,只能透過一件件具體實用的東西來引起康熙的興趣,從而借他的手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雨衣在軍中的推廣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好東西自然是人人想要的,各地的將領都紛紛上摺子,希望康熙能夠給各地軍營都配備雨衣。康熙當即下令內務府加班加點,務必在半年之內趕製出第二批的雨衣,首先送往各處邊關。
在這件事上,林如海和胤禛都沒有居功,於是康熙在善待八旗軍士上又被添上了厚重的一筆,駐京八旗將士們對康熙更加擁護了,各地將領也紛紛感謝皇恩。對於調查得出的情況,康熙是非常的滿意,康熙一高興就不吝賞賜。
先是胤禛,康熙在朝廷內外,多次誇獎胤禛,說他忠君體國,勤於政務,廉潔奉公,當為諸皇子之表率。
皇子們對於身外之物並不怎麼看重,有些能耐的皇子,又哪裡會缺那一點銀子?對於皇子們來說,最看重的還是康熙對他們的評價,康熙的一句肯定對於他們來說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
然後是黛玉,林如海已經是正二品的兩江總督,暫時沒有合適的更高職位空缺,於是康熙對林如海的獎賞就賜給了黛玉。
因為黛玉是側福晉,頭頂上還有個嫡福晉,康熙最重身份,自然是不會讓黛玉越過烏喇那拉氏去的,於是對黛玉的獎賞就落在了幾個孩子身上。
這不,太后就發了懿旨下來,說是想念弘昭和弘壽了,要接他們進宮小住。弘昭的模樣像極了孝莊太后,這是滿朝上下都知道的事情,太后也時不時的接弘昭進宮住個三五日,弘壽因為和弘昭是雙胞胎,又和順治爺相像,太后即便是對順治有些芥蒂,不過看在康熙的份兒上,還是沒有表現出差別對待來。因此,每次接弘昭進宮的時候也肯定會接弘壽進宮。
所以這一次接弘昭和弘壽進宮,眾人都沒有什麼想法。誰知道這一住就是半年,於是弘昭和弘壽就有了“太后親自撫養”這一金光閃閃的經歷,使得他們的地位在皇孫之中顯得特別的尊貴一些。
不只是弘昭和弘壽受益了,就連弘昊,也連著半年都住在太后宮裡,只在休沐的時候出宮,理由很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