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輕人都上了煤礦,而且這地這麼多年從來沒招過螞蚱子,就是那些年這家賊多,入秋時洞杵子多,開春用大爬犁開地時,滿地的跑的洞杵子,餓了一冬的狼呀,狐狸啥子的就跟著大犁跑,開上一個月的地,狼都吃吐了,看都不看。
集體公社後,爺爺就在公社裡趕馬車,奶奶就在家裡代孩子,到了特殊時期後期奶奶的身體一直就不好,都是年輕時幹太猛了,做下了病,就那樣也不閒著,在家養個雞呀,牛呀什麼的,平時擠點奶,到了夏天還可以去賣個牛犢,那時家裡也養豬,如果沒有集體公社的存在,現在家裡的生活肯定會很富裕。
第二十四章 地 名
地道土生土長的,扎賚諾爾人有很多的里語俗話,假如你想冒充本地人,這些地名就夠你琢磨的了:譬如:蘑菇山、西大營、毛子墳、東大樓、三碼機、小站(濱州鐵路扎賚諾爾火車站)、二號、紅旗社、馬號、西山小鋪、老908(66年以前扎賚諾爾火車站)、小河口、二卡、紅白房子、**食堂(以前將飯店稱之為食堂)、社宅、街裡、老五七住宅、滿裡(滿洲里的俗稱)、鐵道北、東豪、瀘濱、海浪(海拉爾的別稱)、十一號、老豆腐房、局址、靈泉大房子、前哨(68年-2000年扎賚諾爾火車站)、沙子山、圈河、勞服、水樓子、大病院、泉子、通勤票車、三斜、石頭房子、機械村、八大市、青年坑、殘聯、十二礦、五七工、新開河等等。
這些個地名,這些名稱從建國前一直延用到現在,一些外地來幹出租的,如果不知道見著客人就開上車,那後面就可好玩了,本地的一些小屁孩,就專說那些嘎古名字,所以剛開始時,計程車最怕拉個喝多的,上車說我去戰鬥村然後倒頭就睡,你拉吧,就算是本地人也有不知道的,這戰鬥村也叫陰陽宅兒,以前是墳圈子,後來蓋了五七十八道的房子,特殊時期時期經常在這裡前坡武鬥,後坡槍斃死行犯,後來學生們掐架也在這裡,地方大擺的開陣勢,雙方全是槍,各找個的掩體,後來推行槍支管理法時,光獵槍、鐵砂子槍、半自動、口徑,五四,輕機槍,就收上去一萬多支,老人們都知道的地名,外地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沒辦法司機們更絕直接把這貨送醫院急診。明明是喝多了,就愣說中毒了,等大夫這邊,著急火燎的把人抬進去了,計程車一溜煙就撂了。
扎賚諾爾過去曾,飽受老毛子和日本人侵略**,很多稱謂都很俄羅斯化--譬如,一般稱水桶為‘維達羅’、稱縫紉機為‘馬神’、女人穿的裙子為‘布拉吉’、候車室為‘票房子’、蹲小號為‘蹲笆籬子’、老伴叫‘老蒯’、到達賚湖捕魚捉蝦叫‘打魚推蝦’,職工退休叫‘享受了’。細琢磨,也挺有意思的。
扎賚諾爾煤礦的人們,大多勤勞樸實,很多人都是發家致富的高手,由於歷史的原因,基礎設施欠賬很多,尤其是住宅,大多數的煤礦職工,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建設。
說起蓋房子,人們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幾乎所有的輔助材料,都是以‘滔騰’為第一要務。無論玻璃、膩子、電線、開關、油漆、燈臺、燈泡、管子、暖氣片,木料、鍋爐、地磚、板條子、水泥、釘子、瓷瓶、螺絲釘、閘刀開關、8號線、製作大門的角鐵和鐵板、爐門子、爐箅子、火鉤子、火鏟子等均在‘滔騰’的範疇之列。
受‘滔騰’的物件,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而無所不用其極:親戚、朋友、同事、外包工隊、同學、老鄉、甚至能延伸到區外省外等地。
在人們的心目中,假如蓋的房子,花錢比較少,就很驕傲,就會向別人炫耀,如果蓋個房子啥都靠買,就覺得很沒有面子。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那個時候物質短缺,即便你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得到。所以那時所謂的挖社會主義牆角,在扎賚諾爾這裡並不通用。
因此,這裡也有一句話說---假如你恨一個人,你就串綴他蓋房子。其寓意是,準得累死,根本用不著其它手段給予報復。呵呵。
據說,扎賚諾爾地區的摩托曾經是東北之最,可見家家戶戶騎摩托的人多如牛毛。林梵家當時別人的不算,光自己的就五臺,後來買汽車也是一臺臺的折騰,還據說,最早最早一批騎摩托的人,沒有幾個現在還是活著的。
所以有一句當地口頭禪———要想死的快,買個加腳踹,要是不想活,買個大摩托。
另外,扎賚諾爾煤業公司職工醫院,的外科相當的有名望,尤其是骨科,技藝相當精湛。因為煤礦各生產礦井,每年傷筋動骨的工人特別的多,所以醫生的臨床經驗相當豐富,在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