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3 / 4)

農具;扒犁通常用於耕翻地中海盆地的貧瘠的砂土。

更有效地利用馬力也有助於農業的發展。在古代,由於使用的挽具是套在牲畜的肚子和脖子上,牲畜拖拉重物時往往會被勒死,所以,馬很少用於農業。然而,到10世紀時,人們發展了一種挽具,這種挽具套在馬的肩上,馬拖重物時不會被勒死,從而將馬的拖力提高了四到五倍。因此,馬同過去使用的牛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為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力源。馬蹄鐵的發明也很重要,它使馬施重物以及耕地變得更為容易。

最後談談十分重要的水車和風車。水車和風車在希臘…羅馬時期就已為人們所知道,但由於當時擁有充足的奴隸勞動力,缺乏終年不涸的河流,因此很少有人使用。北部地區因不存在著這兩大障礙,磨坊和磨坊主很快就幾乎遍及每個采邑。在地中海盆地,水車原是專用於碾米的工具,中世紀時發展成一般性的原動機。於是,水力開始用於銀錘和鍛爐風箱,用於大型鋸機和車床,用於織布的漿洗機、造紙的紙漿機和碎礦的搗礦機。的確,英格蘭1086年編纂的《土地調查清冊》例舉了5000家磨坊。這就是說,每50戶人家有一家磨坊,其數量之多,足以大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

西方這一獨特的進步,也反映在同近鄰傳統的拜佔廷文明的正在變化的關係之中。1203年,當西方的十字軍開始圍攻君主坦丁堡時,他們對這座古都的富有和豪華充滿敬畏之感:

那些未曾見到過[君士坦丁堡]的人,難以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富麗的城市。當他們看到高大的城牆和城樓,看到豪華的宮殿和高聳的教堂,看到城市的長度和寬度時,無不為之悚然驚駭;城牆和城樓用於圍城;宮殿和教堂如此之多,若不是親眼目睹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城市的長度之長,寬度之寬是其他所有城市無法比擬的。毫不奇怪,他們都嚇呆了;料想不到,自世界創造以來,人類竟從事過如此巨大的事業。

對比之下,兩個半世紀後,希臘學者、紅衣主教貝薩里翁在一封信中表達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這位紅衣主教因在羅馬住過多年,所以對義大利手工業的先進水平印象極深。1444年,他寫信給伯羅奔尼撒(摩里亞)半島的拜佔廷自治省的統治者君士坦丁·帕萊奧洛古斯,建議他派“四個或幾個年青人”到義大利去,偷偷學習義大利的手工技藝,並學習義大利語,“以使精通訊上所說的東西”。貝薩里翁對消除手工勞動的水力鋸機的印象尤為深刻。他談到“木頭被自動鋸鋸斷,水車輪轉得又快又勻稱”。寫信時他還想到了水力風箱:“熔鍊和提煉金屬時使用皮風箱;這種風箱無需用手推拉,能將金屬從無用的、泥土似的現存物質中分離出來。”貝薩里翁還談到,在義大利,“人們很容易獲得有關鍊鐵的知識,而這一知識對人類是非常有用、必不可少的”。這一陳述的意義是很明顯的。中世紀西歐取得的技術進步如此巨大,以致歷史上第一次有東方人建議,派學生到西方去學習“實用工藝。”

四、發展中的經濟

與技術進步相一致的是相應的經濟發展。900至1300年,經濟穩步發展。然後出現了14世紀的經濟大蕭條。它由多種因素共同引起。這些因素是連年的糧食歉收和饑荒、黑死病、英法“百年戰爭”以及德國和義大利的其他鬥爭。糧食歉收和饑荒在1315和1316年期間尤為嚴重。黑死病首次流行於1349年,奪去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的生命;以後又多次週期性地發生。不過,1400年後不久,經濟開始復甦;從那時起,經濟發展的趨勢是普遍地上升。

經濟的全面發展自然同技術進步有關;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率的提高。這幾個世紀未曾遭受任何外來侵略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另外,10至14世紀,人口大約增長了50%

這一增長率在全球性人口爆炸的今天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當時卻是世界上任何一個面積大體相當的地區無法與其相比的。人口激增促進了維持人口增長的農業的改進;而食物供應的增加反過來又使人口的進一步增長成為可能。

歐洲經濟的發展在各個領域中都很顯著。新的採礦法提高了中歐和北歐地區的鹽、銀、鉛、鋅、銅、錫和鐵礦石的產量。同樣,不列顛、斯堪的納維亞和波羅的海沿岸的豐富的水材和松脂的開採範圍這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北部地區的漁業的產量,尤其是愛爾蘭和挪威的鱈魚、波羅的海的鯡魚的捕撈量也大大增加。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所從事的農業的生產率也大大提高了。農民首次開墾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