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
魏國公人還沒進殿,中氣十足的哭嚎聲遠遠地傳了來:“臣有罪,臣萬死!”
習以為常的孝文帝眼皮子都懶得抬一下,吩咐高福全道:“好些日子沒瞧見小六了,把他給朕找來。”
老皇帝的身子不好,這在朝裡朝外已算得上一樁公開的秘密了,所以近來立儲這件關乎國本的事,也在有心人的作用下提進了恭國早朝的議事專案裡。
孝文帝生了六個兒子:
大兒子痴迷書畫,被斥為不學無術,貶為庶民賣字畫去了;
老二老三是對雙胞胎,恭國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雙子意味不祥之兆。剛巧這對兄弟出生那年,孝文帝的老母親,禧太后歿了,孝文帝哭了個天昏地暗後,一紙詔書把兩兄弟送到白馬寺出家去了;
老四麼,論孝順他是第一,為人也寬厚有禮,朝臣百姓裡的口碑都挺不錯。就是家事處理得不太妥當,前些日子為了個庶民女子鬧得要死要活,孝文帝嫌他沒出息,丟個閒散王爺的爵位給他,也沒再過問了;
老五倒是出息,文成武德,國事家事得心應手。但也太出息了點,搞得有一次孝文帝遇刺,人還沒喪命,這龍椅差點都讓自己這能幹兒子給坐了。大難不死的孝文帝一身冷汗地將這老五發配燕雲,駐守疆土去了;
本來去年剛有孕的嫻妃說不準還有機會給恭國添個有德之君,奈何紅顏命薄,一縷香魂帶著恭國未來的明君奔赴了黃泉。
剩下的就是這小六了,這個六王爺啊……誰提起來都只有四個字——“不成氣候”,更直白點——“紈絝子弟”。論德性,遛鳥打架打馬吊樣樣精通;論學問,孝文帝指給他的三個博學鴻儒沒一個得善終的;論孝義,他與孝文帝見了五面,其中有四面氣得孝文帝賞了他三十大板;最後論出身麼……這個打民間來的草根王爺壓根就擔不上這出身二字。
可明眼人,譬如御前第一紅人高福全看得出,這六王爺才是孝文帝的心尖尖啊。要不怎回回氣得老皇帝死去活來,還是時時放不下,召他見一見呢?
高福全領命去了,與在宮人扶持下跨進寢殿的魏國公擦身而過,魏國公朝他擠眉弄眼,意思是“陛下現在心情好不?”
擺著張冰棺臉的高公公,偷偷在袖子裡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魏國公臉一垮,高福全又比劃出個“六”字,魏國公心領神會,有六王爺壓軸救場,這事壞不了了。
魏國公進殿,頭也不抬,熟門熟路地找準方向,噗咚跪了下來,高呼三聲萬歲,又照例洋洋灑灑地歌功頌德了番。
孝文帝“得得得”地打斷了那磨得他耳生老繭的長篇大論,喝了口參湯:“說吧,你家那混賬東西又犯了什麼事?”
京中有兩著名的紈絝,一就是先前提到了皇家的小六;二就是魏國公這一脈單傳的寶貝孫子——魏長煙了。
巷陌間流傳,道一年科舉,曾有個考生借題譏諷世家弟子享祖蔭世勳而不知人間疾苦,其中以大量筆墨抨擊了魏國公這個寶貝孫兒,有人數了數,整篇文章一共一萬零三個字,魏長煙這三個字佔了三成篇幅。魏長煙曉得後,二話沒說,提著十三節鞭,踹了那考生門。長鞭一撩,那考生一條腿當場就折了。此事鬧開,言官摺子上的字還沒寫完,魏國公就連夜哭倒在了宮門前,頭磕破了,膝跪腫了。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魏國公這回還真不是來替他這混賬孫子求情的,他是來討道賜婚的旨意的,這個說來話長……難得自家這風流成性的紈絝收了性子,規規矩矩地看上了戶正經人家的閨女,魏國公欣慰地老淚縱橫啊。可問題出在曾經孝文帝一時興起要給魏長煙賜婚,但這小子鬼迷心竅當場拒絕了,還在聖駕前說什麼終身不娶!
結果現在臨到這事,魏國公左思右想啊,這要是不聲不響地娶了孫媳婦,別人不立馬告他們老魏家欺君之罪麼?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於是眼巴巴地來孝文帝面前磕頭賠罪了。
武將出身的孝文帝本是個性情豪爽之人,但坐了幾年皇帝心眼也坐小了,魏國公這一提,他也記起來了當年那樁讓他差點下不了臺面的事。他慢悠悠地舉起煙桿,撥了撥菸草,敲敲菸斗,面無表情地,就是不發話。
魏國公一顆皺巴巴的老心吊得七上八下,心想這六王爺咋還不來啊?只得拼著那張老臉皮,再加把火使點勁兒,這頭還沒磕下去,便聞得高福全的慘叫響徹宮中:“陛下!大事不好了!不好了!”
孝文帝現在一聽到這句話便本能地一哆嗦,手裡的煙桿哐當掉下來,魏國公趕緊拾起來雙手奉上去。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