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的慘痛經歷。
如果這些親衛隊的騎兵,是勇猛果敢的鐵血騎兵,那趙孝錫就是這支鐵血騎兵的信仰跟圖騰。再次見到趙孝錫,拓跋玉只剩下畏懼,仇恨似乎憑空消失不見。
不知如何回答的拓跋玉,最終只能苦笑道:“巴蜀郡王,你的這些士兵,都是真正的勇士。對於他們的陣亡,我同樣感到萬分的抱歉。”
對於拓跋玉的回答,趙孝錫無置可否的道:“此次本王看在國主跟公主的份上,還有你族叔代為求情的面子上,答應將你接來皇城,並有條件的放你離開。
可你們拓跋族的回報,就是讓本王這些兄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本王說,他們是因你而死,有沒有冤枉你?那你能替他們報仇嗎?或者說,讓本王親自出手?”
看著趙孝錫不容質疑的口氣,拓跋玉很明白。趙孝錫話中所說的報仇,只怕是讓他將跟與其競爭的手足給殺了。至於那些放走的騎兵,沒人會關心他們的生死。
儘管拓跋玉清楚,想當上部落的首領,他那些奪權的兄弟手足,就必須剷除。可拓跋玉有時也想,能否保留一下家族的血脈,給他們一個活命的機會。
現在看到趙孝錫逼視的眼神,拓跋玉非常清楚,這是對方在讓他表態。如果拓跋玉不答應,迴歸部落後剷除那些派兵伏擊的兄弟,趙孝錫會親自帶兵討伐拓跋部落。
鑑於這種情況,拓跋玉最終咬牙道:“請郡王殿下放下,玉會給他們一個交代的!”
聽到拓跋玉的這番回答,趙孝錫很快輕點頭道:“好,本王看你表現。趙大,命令所有百騎長,隨本王牽馬帶這些兄弟入城。晚上本王,親自替他們送行!”
又一次將拓跋玉放一邊,趙孝錫很快牽著兩匹馱著屍體的戰馬。表情嚴肅的,拉著馱屍的戰馬往城中走出。而趙大等軍官,以相同的方式牽馬攜屍進城。
這種戰死後的厚待,看的拓跋玉也是眼中驚歎不已。對於他們這些掌權者而言,就算再忙乎手下計程車兵,也不會做出這種不符尊卑身份的事情來。
可在趙孝錫看來,這些陣亡的騎兵,是接受他的命令而來。如果沒有他的命令,他們根本不會落到今日的下場。他有必要做點什麼,彌補心中的愧欠!
活著,他是這些陣亡騎兵的領袖兼兄弟。死了,他除了是領袖,而是他們的兄弟跟袍澤。這種戰場兄弟情,是不分王爺還是普通一兵的。
無論前世今生,趙孝錫都是一個非常重視戰友情的人。那怕他現在貴為郡王,也希望能以普通戰士的身份,送這些戰友最後一程!
第二卷 第三百三十二章 邊境局勢驟緊
看著牽馬馱屍入城的趙孝錫,站在皇城上的赫然連跟守城的官兵,都能感受到那份悲涼卻激動的心情。普通一兵,戰死後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古今往來有幾人呢?
相比皇城上守城官兵,覺得死後能享受到這種待遇,真的死而無憾。做為領兵將領的赫然連,卻終於理解,為何這些精銳的騎兵,會對趙孝錫如此狂熱的擁護。
那怕赫然連覺得,趙孝錫此舉更多是用來收買人心。可捫心自問,如果將來他帶領士兵出征戰場。出現這種傷亡,他能否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呢?
對於他們這些統兵將領,能走到今日的品階。誰不是踩著手下將士屍骨,堆成的軍功被提起的。可赫然連從來沒想過,以這種方式給予陣亡士兵最大的尊重。
等到這隊鎧甲染血的騎兵隊入城,不少城門口的西夏官兵,都腰板挺直表達對亡者的尊重。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是戰士,也能感受到這份生離死別的悲涼。
看著這些沉默卻有序的騎兵入城,拓跋玉真正感受到,一種無形的氣息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做為領兵過的武將,拓跋玉能感受到,這些騎兵心中的火熱。
他敢說,如果此刻有人敢挑釁他們。這些士兵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就算一支萬人騎,也會在他們面前膽寒。這種勇猛的氣勢,確實令他感受到親衛隊的強大。
一些還在街道上閒逛的西夏皇城百姓,看著這支打著大宋龍旗的親衛隊入城。也自發的閃躲到一邊,沒人敢去衝撞跟阻攔,甚至躲到一邊的時候,也沉默不語。
整個皇城的街道上,彷彿隨著趙孝錫一行入城。陷入了寂靜無聲的狀態。看到這一幕,赫然連也忍不住嘆道:“大宋有此子,真乃幸運!”
只是有句話他沒說出來,那就是大宋有了趙孝錫這樣的統兵郡王。對於他們這些番邦之國的臣民而言。就未必是幸運。甚至可以說。是災難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