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敵人拼命,一直殺到最後一人……燕將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前燕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夷狄*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冉閔死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
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而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太監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相攻。可見殺胡令是順應*的,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不可調和。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居民。冉閔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正因為冉閔,我族方才免於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劇。
二、生平事蹟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閔支援發動政變*石世。起初,石遵答應立冉閔為皇儲,後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冉閔的不滿。孟準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鑑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
會後,石鑑將此事密報冉閔。冉閔遂聯合漢族將領李農和王基*並誅殺鄭櫻桃與石遵,改立石鑑。冉閔被任命為大將軍,並掌控大權。石鑑即位後,胡漢兩族間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斷掀起暴動和兵變。350年,石鑑欲殺冉閔,事敗後反為冉閔和李農所殺。冉閔殺石鑑之前,釋出了“殺胡令”和“討胡檄文”致書各地,從面引爆了漢族人民積壓了近半個世紀的國仇家恨,點燃了漢族人民的復仇反抗怒火,冉閔宣佈:“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於是漢族人民對胡人進行空前規模的民族復仇,無貴*男女少長皆斬之,史載當時的全國各地方的漢族人民“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頭髮略有發黃者亦有半數被殺,史載僅鄴城即有二十餘萬人被殺。其後建立魏國,依然建都於鄴城(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20公里鄴城遺址,見圖1),改年號永興。冉閔遣使臨江告東晉:“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由於冉閔已稱帝,無法得到東晉支援。
在殺胡令前夕,隨著後趙統治的逐步瓦解,胡漢兩族間矛盾開始趨於激化,而當時冉閔發動政變襲殺石遵並奪取了*,改立石鑑,並立即對後趙朝廷進行了重新改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員,轉而將一批漢族官員特別是漢族知識分子安插到要害職位上:“鑑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郎輳��究眨�刂荽淌妨躒何�惺樽篤蛻洌�討新�任�惺榧唷!保���擻捎諞醞�院鶴迦頌�腥蹋�蚨�淺>迮潞喝松鹹ê蠡岢嘶�ǜ矗�蚨�姐傻畝崛�岸院笳猿�⒌暮夯�淖椋�煲�鷥韉睪�私�А⒉殼醯那苛曳炊裕�饈備韉睪�迨屏�鴕丫�追拙奐�乇�陀詬鞣街卣潁�殛煲在�俏�行牡暮穎焙幽弦淮��勻姐傻母�蕕刳�切緯閃慫拿姘�е�疲�笳揭丫�且淮ゼ捶ⅰ�
而以石祗為首的外地羯族勢力則下手更早,早在殺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團就已經與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