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吐血了,他剛才一番話真是發自肺腑——他把唐緣、唐澄看成了珍寶一般,連乳名都是這麼取的,又怎麼可能讓唐緣自傷去演什麼苦肉計?而唐緣一向倚賴父親,太子沒叫他做的事情他是不會多此一舉的。
何況太子的計劃里根本不需要唐緣施什麼苦肉計!
——心愛的長子身死,這個打擊讓太子直接暈倒過去,根本沒詳細聽經過,如今見皇后口口聲聲認定了唐緣是死於一場失敗的苦肉計,太子說什麼也不能相信與接受!
可他這樣對皇后來說,卻是因為他對真定郡王太過偏見,對自己這個母后不信任的緣故。
本來就覺得一切都是太子和唐緣惹出來,但現在卻要自己和聖人幫著收場的,淳于皇后心裡恨極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塵似落
皇后這兒勸說太子很失敗,前朝議事倒是順利。
同樣認為延昌郡王之死是太子和延昌郡王施苦肉計失手所致的鹹平帝心裡把不爭氣的嫡長子和庶孫罵了千百次,卻不能不替他們善後,為了掩蓋皇室郡王的無能和太子對嫡親表弟下手的殘酷,又不想妄動刀兵,鹹平帝只得把一切罪責都推卸到了已死的仲崇聖身上。
與雍城侯提前串好了口供,聲稱仲崇聖狼子野心,當初投降根本就是詐降!所以雍城侯遇伏、唐緣遇刺,都是仲崇聖所為。最重要的兩件事兒有了頂缸的著落,而後仲崇聖身死、仲家子孫有叛變的、有觀望的……這段經過則被描述成——
雍城侯之所以會離開東夷山前往月氏族之地,並非當真為了送妻子的骨灰還故鄉,而是懷疑仲崇聖的投降有詐,故意試探仲崇聖!當然這個說法不足信,立刻有朝臣出來質疑雍城侯身為正使,怎能輕易離開職責?!既然心有懷疑,又怎麼能夠把餘人撇下,自己逃出?
這個問題雍城侯自己不好回答,但鹹平帝早有安排——特意上朝的蘇太師當下親自出列,呵斥提出疑問的朝臣,老太師滔滔不絕說了半晌天朝上國的泱泱風範,最後才點了題,道是仲崇聖當時已經投降,跪邀使者上山檢點降軍,我大涼使者豈能因心生懷疑而不敢上山?這不是笑掉了旁人的大牙?!
至於說上山之後雍城侯為什麼又下山嘛,那當然是雍城侯心思縝密而警惕,出於拿不住仲崇聖詐降的把柄,卻不得不謹慎考慮,這才預備往月氏族中借兵、以防萬一去的。畢竟借兵非同小事,除了和月氏族是姻親的雍城侯,外人去都借不成,所以只能讓他這個正使親自跑一趟。
但雍城侯還是將曾經的西域名將蘇史那留在了東夷山以防備仲崇聖,假如雍城侯當真只顧自己的死活,把蘇史那帶在身旁,以這位月氏名將的悍勇和智謀,他還未必會受重傷呢!
——雍城侯作為正使,副使兼侄子身死,他是不可能不負責的。鹹平帝指使蘇太師替他這樣辯解,已經是儘量為他免責了。因為鹹平帝雖然覺得這件事情都是太子和唐緣自己弄出來的,倒是差點沒了性命的外甥冤枉得緊,可太子欲殺雍城侯的事情又不能公佈,也只能讓雍城侯“受委屈”了。
這一節揭過,下面就到了果斷英勇的蘇史那在正使重傷昏迷、第一副使遇刺之後臨危不亂、當機立斷的誅殺了仲崇聖,並拿下仲家子孫——後來那些叛亂的仲家子孫,嗯,就是心裡有鬼才反起來的。
整個事情的經過,不管朝臣信不信,信了多少,橫豎鹹平帝和雍城侯、蘇太師這些人都信了。
……這樣議下來,雍城侯身為正使,卻使副使死在東夷山,其罪不小,但雍城侯本身重傷至今未愈,手下蘇史那誅殺仲崇聖、鎮壓仲家子孫有功,雍城侯帶傷率眾帶回延昌郡王的骨灰也有功,如此相抵,鹹平帝決定不賞不罰。
不過蘇太師心裡清楚,這個不賞不罰不過是給太子面子罷了,私下裡鹹平帝必然會對雍城侯有所補償的。
雍城侯不賞不罰,唐慎之和淳于桑野卻都捱了斥責,當然是他們在正使和副使一傷一死時沒能起到副使應有的作用。
所以唯一領賞的,卻是蘇史那。雖然因為他是寧搖碧的奴僕,不能封賞太多,只是賜金百兩……但聖意已經非常的明白了。
這日散朝之後的氣氛非常的古怪,再傻的臣子也猜出延昌郡王的死內有玄機了,皆感慨寧家手段高明或者運氣極好——堂堂郡王這麼死了,寧家非但沒被懲罰,反而還得了聖人安慰,那可是聖人的親孫啊!
只是內中緣由還真沒人想得到……
散朝之後,寧搖碧親自扶雍城侯登車回了府,當然要先到紀陽長公主府裡覲見長公主。看到雍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