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也就變得更加穩固。
雙方加起來四十多人,足以將谷底前後所有要點都牢牢守住,再也不用擔心出現上次那樣,被敵人用聲東擊西的方式,突入谷地的情況發生。
戰地雷達的建立,讓他們可以坐在指揮部裡,就將周圍十公里範圍的動靜觀察得一清二楚。要不是這裡處於山區,地形複雜,山頭起伏,觀察的距離還會更廣。不過有總比沒有好,有了這臺戰地雷達,起碼不會讓大批入侵者在基地守衛毫無察覺地情況下滲透進來。
但這批傭兵只是臨時加強谷地防禦,真正為谷地防守體系做出最大貢獻的,還是郭逸銘帶來的那批裝置物資,和工程師們。
轟!轟!轟!
山壁上響起連環炸雷聲,一團團煙霧騰空而起,將山壁籠罩在**的火光之中。
連續的開山炸洞,谷地入口山頭,面朝外的部分,在山頂下方被炸出六個深深的坑洞。在山谷後面,也在進行大量的爆破作業,以在離地數百米的位置,炸出一片錯落有致的山壁洞窟。
煙塵被山風吹走,露出被炸得坑坑窪窪的山壁。
爆破手、工人、工程師們躲在一公里外,用望遠鏡觀察著爆破的效果。
“剛才一共炸了幾個點?”一個工程師詢問道。
“六聲爆破,所有的炸點都爆炸了。”記錄員一直聽著炸響,並在心中默數,確認所有的炸點都被順利引爆。
爆破是個危險的工作,安放的炸點由於引信失效等各種原因,不一定都會爆炸。所以要求透過外觀變化、聲音等正確判斷是否所有的炸點都引爆了。否則如果出現延時引爆,而工人又不察,上前作業,那就將引發一場悲劇。
“是六聲!”操作地震探測儀的技術員也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從山壁表面岩石崩落的外觀判斷,所有的炸點確實都已被引爆。”觀測手經過仔細判斷,也給出了他的專業意見。
“好,那就繼續安放新的炸點。”工程指揮放心了,透過步話機通知躲在山頂的工程人員,用繩索從山頂吊下來,繼續在新的位置安放炸點。
那些傭兵們對基地的洞窟防禦陣地也很感興趣,並從專業角度提了許多意見。使得洞窟所面對的視野方向更寬,防禦面積更大。沃克剛剛升了官,為了在郭逸銘面前表現,更是用粘土費心製作了周邊的微縮沙盤景觀,實際指導應該如何開闢山壁洞窟。
令他們奇怪的是,工程人員不但在靠近山頂的位置炸了不少足以駐守一個步兵班的洞窟,而且還在靠下一點的位置,炸了許多較淺的洞窟。密密麻麻的洞窟,超過了三十個大大小小的淺坑,讓整幅山壁看上去就如一個大麻子。
最低的坑洞,距離地面僅有五十多米。
而且工程人員還沿著這些深淺不一的坑洞,繼續爆破出一道道深達一米的凹槽,將這些坑洞連成一條條線。
縱橫交錯的凹槽,像是在山壁上描繪了一幅抽象畫。
工程人員繼續施工,對不平整地坑洞,用水泥進行修整,使洞口形成一個略向下傾斜四十五度的平臺。如此一來,洞口的防守者可以有更好的射擊視野,不同高度的洞窟,可以形成遠近不同的火網範圍。
但即便一個洞窟只留一個人,三十多個洞窟也需要三十名守衛,哪來這麼多人?
這次請來的大型傭兵團,可只是臨時出任務,三個月就僱用到期,肯定是不會留下來的。沃克手下實打實也就十個人,鑿出這麼多洞窟也是浪費。
不過看洞窟的深度也不像。
除了靠近洞頂數十米的距離,那六個面朝三方、經過拓寬,形似三條縫的洞窟,並進一步拓深、相互打通以後,成為了一個足以讓一個排的人在此駐守,控制三個方向的制高點,下面那些坑明顯要淺得多,只有四五米深,怎麼看也不像能在此據守的樣子。
同時,用深約半米的凹槽將所有的坑洞都連線起來,這又有什麼用意呢?
難道是讓人順著這些凹槽到達不同坑洞,形成轉移戰位?可這是直上直下的山壁,可不是平地上的坑道,人可以跑來跑去,何況還是敞露在外。
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但很快他們就看懂了,而且是徹底明白了這樣做的原因。
只見那些工程人員,對只有四五米的凹進處進行修整,同樣將入口處修整為四十五度的斜坡,然後動用鋼纜,將一個個合金架子吊進了凹處,用螺釘、水泥將其徹底固定。然後,一挺挺雙聯裝高平兩用機槍被裝在了鋼合金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