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野韭、薺菜之類的野菜。下午的時候,和宋思年一起坐在院子裡,邊享受午後的暖日,邊將這些蔬菜和野菜或曬乾,或醃製,做成菜乾和泡菜,預備入冬後的菜餚。父女倆一邊幹著活,一邊話著家常,時光匆匆一閃而過。傍晚荀哥回來了,一家三口便親親熱熱地圍坐在小桌旁,吃吃飯,說說話。晚上,芸娘一邊坐在房裡織布,一邊聽著正屋裡傳出荀哥朗朗的讀書聲和夾雜其間父親的教導聲,便覺得身心安寧,歲月靜好。
這一日,宋思年吩咐芸娘,“咱們家的水稻再過十天半個月便可以收割了吧,你有時間就去田裡看看。”
梁國規定,每家軍戶要種五十畝地,頭三年可以不交稅糧,從第四年開始,便要每畝交一斗,五十畝便是五石稅糧。宋家人丁有限,且剛到張家堡時,全家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富家子弟,宋思年文弱書生,宋芸娘女流之輩,宋荀更是還需人照看的小娃娃,故此,一家人在田事上很是吃了些苦頭。再加上北地氣候惡劣,土地貧瘠,頭三年的收成換些生活用品後,便只堪堪夠一家人的嚼食。到了第四年,交了稅糧後,就越發日子艱難。
不過宋思年畢竟是舉人出身,天資聰慧,再加上在江南任知縣時很是愛民,常常到田間地頭瞭解收成情況,也和農民們話話家常,故此很是知曉了一些稼穡上的理論,就差沒有親自下田。在張家堡耕作了四五年後,他開始嘗試著將江南先進的種植經驗運用到耕種之中,又不斷根據氣候、土質、收成情況進行調整,在經過前四年積累的基礎上,到了這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