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門,遊覽了正房與後罩房,欣賞了一番好花好樹;而後又繞去東西兩邊,瞧那小跨院的風光。
西邊的跨院都暢通無阻,但東邊的跨院卻關著門。
於是簡丹瞅了一眼牆上探出來的一梢梅葉,也就轉回去了。
她出來的時候,與結伴進去溜達的兩個大男孩、一個女孩錯身而過;而垂花門內,又有六個人在那兒。
那六人裡三女三男,五個是二十上下的年紀,最後一個男人又年長一些,大約二十三四,相貌一般,不過端正,一米七六,胖乎乎的,長了一圈肥肉。但仔細瞧他胳膊與大腿,會發現這肥肉之下,也有六七分的結實。
這胖子活躍得很,正在給另外五個當導遊,一邊走一邊介紹這院子裡的種種講究:“瞧這樹,八成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嘖而且個個都是好兆頭呢——石榴,多子多孫;海棠,兄弟和睦;海棠加玉蘭,合稱‘玉堂富貴’;棗樹加槐樹,那是‘封侯拜相’”
簡丹一見之下,頓時失笑。
沒想到第一個碰面的故人,會是這一位。
白九。大名白柏,兄弟裡排行第八,老麼;兄弟姐妹裡排行第九,還是老麼。
這年頭論排行,老式一點的,兄弟歸兄弟,姐妹歸姐妹;一般而言,那是兄弟姐妹一起排了。
白家其實也是老式人家,但他們家情況又有點特別……
這個白家也有幾手家傳功夫,但與白茉莉家,並不是親戚。
白九家裡祖上有幾畝田,然而那是“破家縣令”的年代,有田有錢保不住,得有靠山才成。白家主要就是靠家傳功夫給人看家護院,在外頭掙得一席之地,換個家裡田產安穩。俗話說“窮讀書富習武”,田產裡收成好了,子孫們練武也跟得上。
如此用心操持,白家好的時候也出過幾個秀才、做過幾個小武官。
後來黃河下游連年遭災,白家與其它許多人家一樣,迫於生計,不顧清政府禁令,闖了關東。落地紮根,開枝散葉,憑著家傳的功夫,倒也活了下來、站穩了腳跟。
之後到了白九的爺爺那輩,六個嫡親的堂兄弟,戰火連綿年份不好,又是在首當其衝的地方,結果死的死散的散,最後只剩下老爺子一個了。
老爺子一等能吃飽飯了,賣力掙錢,拼命造人,總算得了五個孩子,全是兒子。因為之後年份又不好,沒了一個、送人抱養了一個、自家養活了三個——到此為止,老爺子還是頗為滿意的,雖說偶爾也念叨著有個女兒。
而等到七八年改革開放那會兒,白老爺子六十往上的人了,卻是仗著老當益壯,很是折騰了一把。憑著大半輩子積累的眼界,狠狠抓住了機會,還使喚著三個兒子,把生意越做越大、做到了北京城裡
有人背地裡說白老爺子活不明白,其實老人家沒想那麼多——他只是記著早年兄弟死散、兒子夭折的事兒,想要多掙下一些家業,讓孫子們能有好日子過。橫豎老骨頭一把,他又有什麼好怕的
結果白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白家的三個兒子娶了媳婦兒,一個接著一個地往外蹦孫子,而後這風向,就漸漸轉了……
起先第一個就得了長孫,老爺子得意了大半年。
第二個接著是孫子,老爺子歡喜了五六天。
第三個又是孫子,老爺子高興了一會兒。
第四個再是孫子,老爺子笑了笑點了個頭……
這樣到了白六那兒,還是男孩兒結果老爺子一句話,那小嬰兒得了一個小名——叫“招妹”
別人家“招弟”,白家卻是另有一種苦惱。
不過也不奇怪——從白家老爺子頭一個兒子開始,五個兒子六個孫子,機率上而言,是“二的十一次冪”之一,等於兩千零四十八之一,全中國肯定不止一例。
可惜白六的小名不大管用,白七還是男孩兒——等到了白八,才總算是個女孩兒了
這一個孫女自然倍受寵愛,乃是白老爺子的掌上明珠,比長孫還多得了好幾分疼寵;與之相比,晚了兩三個月出生的白九,就幾乎被白家老爺子忘記了。
好在白九還有兩個親哥哥,白三與白五。
這兩個哥哥小時候也不算得寵,年齡又比白九大了一截,一者懂事了知道照顧白九,二者也是記得自己當年的豔羨眼饞、變著法子跟老爺子鬥氣……
結果,老爺子給八丫頭買個什麼小玩意兒,他們照樣兒給白九來一份兒,還只有更好的
老人家心明眼亮,何況怎麼也是自己親孫子。所以如此三五回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