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之一就是稅收。國家就是一個暴力機構,而暴力機構的維護就要依賴稅收,同時國家也不是純粹的暴力機器,它必須要付出一些義務和責任,這些義務和責任履行的基礎,也是稅收。
本質上,災區的救濟款,其實很有可能是來自我們的稅收,也就是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錢。不過這不需要我們認識得那麼通透,我只要強調的只有一點,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稅收。”張弘斌認真的說道。
“少爺,你就饒了我們這些粗人吧,有什麼事情直說便是,我們上到山下油鍋都奉陪。但是這樣繞了好幾個彎子的說話,我們聽得很累啊!”王二苦笑著說道。
他的意思代表著很多軍方的意思,實際上哪怕是楊洪,也覺得此刻聽得很累。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白水縣、澄城縣和黃龍山三地今年的稅賦,誰還記得?”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那一瞬間,所有人都低下了頭,大家都覺得解放了三地是一個莫大的功德,好歹讓超過七十萬的百姓,可以衣食無憂,可以在這個苦難的時節,依然安居樂業。
至於稅收什麼的,那一直都不是他們負責,所以自然不會去管。或者說,他們這些大部分百姓出身的將領和官員,最討厭的就是稅收這兩個字了。
只是如今張弘斌卻不得不讓他們意識到這兩個字的存在,而且必須要存在的意義。
“絕情,一萬人帶得舒服不?”張弘斌隨口問了句。
“太少了!”絕情冰冷冷的回答道。
“每三天一頓肉,吃得舒服不?”張弘斌又問李定國。
“為什麼不能每天一頓肉!?”李定國似乎意識到了什麼,立刻回答道。
“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子滿足了沒有?”張弘斌又問了問劉若錡。
“為什麼不是五兩銀子!?”劉若錡也不傻,也明白了。
“錢在哪裡來?”張弘斌笑著問道。
“稅收!”這下子大家都明白了。
“那麼,我讓你們去收稅,你們去不去?”張弘斌隨口一問。
“去……”回答得不是很整齊。
“老子規定的稅率很高嗎?”張弘斌有點火大了。
“不高!”這個必須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那麼,白水縣、澄城縣和黃龍山三地的稅收,由當地官府負責收取,這是你們的職責所在,別給我忘記了!至於我們地盤以外的地方……你們這一萬人我也不打算白養著,給我出去收稅,崇禎皇帝那個白痴既然忘記收了,我們幫他收一下!”張弘斌大手一揮,定下了基調。
“遵命!”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第三十五章 收稅的流寇
救世軍是義軍,只要是在救世軍的治下的百姓,都知道這點。
救世軍的確也收稅,但是稅收很公道,每年只需要支付一次稅收,而且農稅只收三成。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原本地主老爺的地有多少,救世軍沒有重新分配。那些過去為了避稅,把稅掛在地主老財名下的佃戶都哭了。
若非地可以由自己家一直耕種下去,而且救世軍也有派人專門介紹如何養殖家禽來促進家庭經濟,並且規定的地主對佃戶的最高稅額,只怕自己真的有些受不了。如今土地依然不是自己的,但是收入卻比以前多了許多,苦過的百姓,也非常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
稅收很順利,地主老財對救世軍沒有沒收他們的財產很滿意,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救世軍既然打下了這裡,明朝的那些特權只怕是沒辦法繼續享受了。那些傳統的地主,對此沒什麼所謂,畢竟他們沒有功名在身,交稅已經習慣了,而且救世軍的稅率也公道,自己可以留下不少。
有商隊而且有功名的地主卻不太滿意,原本是不收稅的,商稅也收不了那麼多的,如今卻是要交了。還好,地租不高而且土地不回收,他們可以忍耐。至於商稅,這最讓他們不能忍受,畢竟救世軍的商稅比大明的要高得多。他們不會考慮合不合理,也不會去考慮著收的稅對他們賺的錢來說不過十之一二,但他們就是不爽。
能夠忍耐下來繼續交稅,只要還是救世軍許諾的一切都按約定履行了。在救世軍治下做生意,沒必要會遭到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的盤剝,路上不會有關卡,稅率也簡單不會複雜。出外面交易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選擇僱傭一些救世軍計程車卒進行保駕護航,價格也算公道。新開張的商店,可以免兩年的稅,可惜為了人氣和名聲,沒辦法隔兩年換一個名字,否則只怕不少商人都會那麼做……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