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黎落來說,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一刻。當看到秦國在張弘斌的領導下越來越強大,他非常清楚,一個優秀而且理智,尤其能夠統掌天下大權的皇帝,才是讓大明中興的好皇帝。崇禎有這個資質,剩下的,又他來引導崇禎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只要幾年的時間,他可以肯定,大明必然會中興的!
第一百五十五章 後金要摸魚
五千火銃兵,純粹的火銃兵外加一個炮兵營。
是的,崇禎學習了秦國的軍事編制,黎落和他說過,在未來的熱武器戰爭之中,這樣的編制最為合理。但是在他看來,合不合理不說,最重要的是這樣編制可以減少不少的人數,人數少了軍餉也會減少。
錢他暫時不缺,但很多地方都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包括那些對朝廷陽奉陰違的地方。
現在可不是一個聖旨,就可以直接去拿人的時代,地方軍官和行政官已經有了足夠的話事權,他們計程車卒很多都是家丁兵帶領的募兵。很多情況下,士卒們更認可他們的主子,而不是皇帝。
崇禎奪回了北京的政權,這就意味著和天下儒家世家徹底宣戰。
僅三天時間,到處都是瘋傳崇禎受到小人蠱惑,枉殺朝廷棟樑的訊息。崇禎算是吃到了愚民的苦果,百姓們更相信那些世家大族的謠言,不會相信他這個皇帝的說法。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很快就會有人,打著清君側的口號,北上攻打北京了!到現在,他們依然沒有忘記要把崇禎皇帝重新變回傀儡。當然,若是這樣都失敗了,他們會在南方某個地方,擁立地方的藩王作為新君,然後一致對外,矛頭直指崇禎皇帝。
所以,崇禎一則必須要加強火器的補充,二則必須要儘快籌集更多的糧餉。
現階段,他能夠調動的部隊,就是五千火銃兵,外加一個炮兵營。剩下還有五千多人的步兵,但完全就是擺設,根本構不成戰力。結果被黎落簡單編制一下之後,改為武裝警察,負責北直隸的治安維持。
同時,繼續針對北直隸那些不付出皇帝,不斷辱罵皇帝的世家進行查封。
黎落完全表現出了一個酷吏的嘴臉,他充當反面角色,最大限度的為皇帝收刮錢財,為技術的革新奠基,為軍隊的擴張奠基。他甚至知道,若是一有什麼風吹草動,自己這個‘佞臣’必然會成為背黑鍋的那一個,但是他無怨無悔。
一切,只是為了大明的中興,為了華夏的崛起。
近半個月的時間,唯一的好訊息就是洪承疇和盧象昇,以及剛剛提拔起來的孫傳庭願意接受朝廷的指揮。他們從河南奔赴北直隸,在順利改編之後,成為了新晉的兩位師長。遼東的孫承宗也發來信函,表示只要老臣還活著一天,遼東就是大明的!
看著這些人一個個在向自己表忠,崇禎終於笑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奮鬥。
他依然貫徹著秦國的各種方針政策,從政治到軍事,甚至民生工農也在積極模仿。但是他和黎落註定沒辦法透過模仿來實現大明的中興。因為他們沒有外掛,發展速度比不上張弘斌;他們沒有足夠的工業技術積累,所以他們比不上張弘斌;他們甚至沒有張弘斌的頭腦,對政治制度的發展的遠見性,所以註定是要悲劇的。
但不能否認的是,現階段,隨著《大明週刊》的釋出,崇禎也開始學著秦國發動了輿論攻勢。地方辦起了國營養殖場,甚至行政方面就算沒有變,也加大了監察機構的投入力度。東廠和錦衣衛無時無刻都是監督著臣子們,不要讓他們有任何不法的行為。進步的是,每個人的薪俸提高了。
內閣成立專門的物價稽核司,確定大明的物價和金銀的購買情況,並且經過稽核後,每月彙報給崇禎。當然,這個機構也負責稽核當年的財政預算,某個救災工程的預算經費等等。本來這是戶部的職權,算是被直接分了出來,直接向崇禎皇帝負責,但卻在監察機構的監督之下。目的很簡單,就是確保不會出現‘漂沒’和‘火耗’之類的貪汙現象。
用黎落的說法:“朝廷高薪養廉,而且也沒有限制你經商,只是商稅稍微改革一下。這樣還要貪汙,那就是作死的節奏了。”崇禎對此也是深以為然,尤其看到今年度大秦的商稅收入,他才覺得自己之前真的被臣子坑慘了。
新的商稅和農稅被制定出來,並且廣告天下,甚至還開了海禁,表示要重開市舶司,正式收取貿易稅和關稅。
結果這個詔令發出去,卻沒有在北直隸以外的任何地方張貼出來。下面的人,居然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