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1518年)六月十六日,秦尚書一行人偕同朝鮮醫官登上了從山海口駛往天津港的船支,今英一行人的明國之行,就從這裡正式的拉開了序幕。
正文 寧王朱宸濠
“尚書大人,請問船為什麼會在這裡停下來了?”行船不過三天,再船即將接近渤海南運河(今大清河)的時候,船突然停了下來,閔政浩走到在甲板上站著的秦尚書身旁,不明白船支為什麼要靠邊停下。
“你知道前面是什麼船嗎?我國漕運禁例中有云:‘糧運盛行,運舟過盡,次則貢舟,官舟次之,民舟又次之,閘乃肅’(自《漕河禁例規定》)’。還有,‘糧船如遇親王黃船二隻經過,一時迴避外,其餘王府各船務令兩岸分行扯牽,不許混擠以阻糧運(弘治十二年規定)’。”說了一大段的禁例後,秦尚書滿意的看到閔政浩似有所明的神情,繼續解釋下去,“前面的船是運送糧食的官船,船頭插有三色五龍旗,你知道三色五龍旗是誰可以用的嗎?是寧王(即朱宸濠)的旗幟,這說明前面的船不僅是糧船,同時也是親王船支,看方向,是押送糧食去兩湖兩廣流域(兩湖指湖南湖北,兩廣指廣東廣西,槿資料有可能查的不細緻,以後會有改動),疫病的情形真是越來越嚴重。”
閔政浩看著船支從他們身側魚貫而行,最前面的那支船頭站了一個身穿紫袍的俊朗男子,氣宇軒昂,那男子看見站在甲板上的秦尚書,溫文爾雅的對秦尚書點點頭,同時也看見了站在秦尚書身旁的閔政浩,朝他投來的眼神帶著淡淡的疑惑,隨即微微一笑,就離開了他們的視線。
“那個人就是寧王嗎?”閔政浩問著身旁的秦尚書,看見他一改剛才看到寧王作揖的恭敬,臉上滿是憤憤之色。
“哼,什麼寧王,不過是一個亂臣賊子罷了。”秦尚書看著遠去的黃船,長袖一揮,憤然離去。
亂臣賊子,閔政浩在心中暗暗揣測這幾個字的意思,卻不知道寧王朱宸濠此人,將會給他和今英以後的明國之行帶來多大的變動。
船進入南運河後,正好趕上開閘放水的時機,只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就到達看明國國都天順天府。
秦尚書安排閔政浩一行人住進了皇城外的管勾所(同文館及管勾所,掌高麗使命),派人通知鴻臚寺卿靖洪(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明朝鴻臚寺卿),將從朝鮮來的醫官全部交由鴻臚寺卿靖洪負責,自己進宮面見明國皇帝朱厚照,回覆有關冊封朝鮮世子及朝鮮醫官來明國的事宜。
鴻臚寺卿靖洪本來是打算親自接待朝鮮使節,等知道來的只是朝鮮的醫官後,就命少卿方修遠接待朝鮮醫官等人,負責為他們安排住所,朝見,設宴招待等事宜。少卿方修遠,是禮部秦尚書的侄子,靖洪向來不喜秦尚書的為人,對方修遠也連帶的異常厭惡,派他來接待閔政浩一行人是在合適不過的了。閔政浩這次隨行還帶來了朝鮮中宗送上來的貢禮,少卿方修遠則派人把貢品先送往四方館(有貢物,則具其數報四方館,引見以進),然後設宴招待。
“閔大人,請先在館下等待數日,以待我皇召見。”方修遠在管勾所設宴招待朝鮮眾醫官,醫女不在設宴招待的範圍之內。在明國,女性的地位很低,也沒有醫女的存在,女性一般是不能在宴會上出現的(除了很有身份的或是樂姬舞女之類)。
“有勞方大人費心了。”閔政浩連忙行禮,在來明國的路上,他已經溫習了無數遍明國禮儀。雖然說是他們一行人是到明國學習醫術的,但是閔政浩知道,明國眼下正是疫病橫行時候,他們此行主要是來幫助明國共同解決疫病問題的。“請問方大人,可否告知明國現在的疫病情形,在下也好讓本國醫官早做準備。”
“閔大人,你先不要著急,等見了我皇后,我皇自有安排。”方修遠很是看不起朝鮮的醫術,明國太醫都沒有辦法解決的疫病,就憑朝鮮小小的彈丸之地,山窮水惡,地少人稀,醫術又能高明到那去。雖然不知道自己的舅舅秦尚書怎麼會從朝鮮把人帶回明國來,但是該有的禮節還是不能沒有。
閔政浩等人在管勾所等了三天後,終於等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接見,按照內閣首輔兼翰林院學士王瓚等人的意思,將朝鮮來的的醫官等人遷往京城會同館南館,與那宮外的醫官一同探查疫病根源。
內閣首輔王瓚與禮部秦尚書分屬兩派,前者擁護寧王朱宸濠的勢力,後者是保皇派,竭力勸導中宗清理朝綱,鞏固皇權。秦尚書的原意是讓朝鮮醫官進入太醫院,於宮中太醫一同研究疫病的病情,此提議遭到了寧王一方人馬的一致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