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因為王書輝和復興會的這種分析資料,從叢叢迷霧中看到事情的真相的能力,更是因為,他們想到了王書輝沒有回答的,最開始的時候牛金星的那個暗示。
這個王書輝和他的復興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他們難道真的具備了那種鬼神莫測,像傳說中的那種,見微知著,“駕陰陽而馭神算”的能力了麼?王書輝是不是正是因為具備了這樣的能力,看到了“天下即將大亂”的未來,才早早就開始做起了造反的準備了呢?
一時間,三個年輕的讀書人沉默了。
。。。
第129章 “怎麼做”和“為什麼”2
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具有科學思想體系的穿越者,王書輝和一切古代人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他不僅在實際工作中貫徹“怎麼做”的工作方法,而且,他在對一切事物的認識上,也集中在研究“怎麼做(到的)”的客觀規律方面。。しw0。
這和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特別強調“為什麼”的古代人,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完全的不同。
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完全不同,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全面領先和進步,這才是王書輝不僅完全不同於古代人,而且完全不同於一切其他的穿越者的根本原因。更進一步的說,這也是王書輝無論在現代社會還是在古代時空裡,都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的原因。
比如說,對於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來說,王書輝的做法就非常的霸道。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王書輝已經把他們為復興會效力所需要的全部外部條件完成了。
先是透過贈送金錢,滿足他們的經濟需求。之後,又把自己的思想和復興會的綱領全面詳細的介紹給了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來三人。在這之後,又從“後方”穩定的角度,把他們直系家人全部接到王府鎮安置。最後,王書輝有向他們展示了大明王朝走向天下大亂的總趨勢,並讓他們透過對復興會的考察參觀,瞭解到復興會可以在亂世中產生巨大影響的實際力量。
在這種多管齊下,思想動員和家人安置全方位出擊,拉人上賊船的手段下,充分認識到現實的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都有種無可奈何走投無路,除了投靠王書輝別無選擇的感覺。
等到王書輝安排復興會常委會的工作人員,給三個人介紹和解釋,什麼叫工作合同,什麼叫做勞動保障制度的之後,被迫在“工(效)作(忠)合(文)同(件)”上籤上名字,按上手印的顧君恩和牛金星,都在心裡大罵王書輝是個奸詐的活曹操。
而宋獻策心裡,則是一方面有讀書人從賊的不安感,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獲得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感到躍躍欲試。
對於舊文人的使用,王書輝沒有毛老人家那種偉闊的心胸和駕馭的自信。實際上,毛老人家最後也發現,舊文人除了拽社會進步和國家工業化的後腿之外,沒有任何的作用。最後才痛下殺手的。
而王書輝出於在復興會事業發展的前期,需要與官府方面打交道的需要,才不得不“從矬子裡拔大個兒”,招攬了在以後會參加農民起義的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
實際上,王書輝最看好的,是李自成的另一個謀士李巖。要不是因為李巖他爹現在還沒有因為勾結魏忠賢而被下獄,還是大明朝的巡撫高官。他本人仍舊是個風生水起,人生得意的官二代的話,王書輝早就招攬他了。
要知道,從後世的記載上看,出身於官宦家庭的李巖,無論是從見識,還是從能力上,都全面超越李自成的其他謀士。
就是在他還沒有參加農民起義的時候,他就在自己的家鄉,自發的用自己家的家產對災民進行了賑濟。而且,在他加入農民起義的陣營後,他為李自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主意。“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宣傳策略,就是李巖的手筆。
作為一個社會學研究者,王書輝對於李巖的這個宣傳策略是非常欣賞的。
雖然目前還沒有招納到李巖,但是從實用性的角度而言,從三個人對突發狀況和現實的接受上看,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三人,表現的還算不錯。
在他們簽下了為期十年的工作合同後,王書輝覺得可以有選擇的使用他們了。反正等到七八年之後,整個中國北方就會變得一片大亂了。
王書輝在復興會內部成立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參事委員會”的機構。專門用來容納那些,不是復興會正式會員,但是卻有條件的為王書輝和復興會工作的土著人員。
顧君恩、宋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