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麟幾乎每年都要到武昌好多次。光是參加會議他就要至少每兩三個月來一次。
不過頻繁的來到目前復興黨中央所在地的武昌,並沒有給馬祥麟任何的厭煩感。因為不管他到武昌來了多少次,他都能明確的感受到武昌城正在發生著劇烈而又快速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武昌城,絕對是非常的恰當的。
下了船,馬祥麟就乘坐著武昌碼頭到武昌市區的市內小火車往武昌市區趕。
新的武昌市比過去大明時代的武昌府城擴大了五六倍的規模。想要從碼頭到復興黨中央辦公地,現在做四輪馬車都有些慢了。好在兩年前,復興黨武昌市委市政府就建立了市內的軌道交通。即使轟鳴的蒸汽機車給城市帶來了不小的噪音和空氣汙染,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雖然目前設定在大冶的復興黨第九鋼鐵廠的鋼鐵年產量已經超過四十萬噸了。但是對於復興黨來說,仍然只有鋼鐵不夠的問題,不存在鋼鐵剩餘的問題。光是湖北根據地魯東根據地和遼南根據地正在大規模上馬的鐵路建設工程,就能把復興黨直屬的十七家平均年產量十五萬噸的鋼鐵廠的產能吃的乾乾淨淨。
所以即使是復興黨的黨政軍最高機構的辦公樓,也不過是竹筋混凝土的構造。和那些磚混結構的居民樓一樣,這樣的構造使得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也都只有三層高。只不過因為現在的土地資源不是那麼緊缺,才使得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比一般的居民樓更寬更長,佔地面積更大而已。
說起竹筋混凝土來,這項技術可不僅僅是用在房屋建設上的。目前在復興黨的市政建設中,這種混凝土也是被廣泛的用來鋪設水泥地面的。
鋼筋混凝土用不起,竹筋混凝土總還是用的起的。除了王書輝對於這種充滿了豆腐渣工程味道的建設工程心中非常不滿以外,復興黨的那些出身農業社會的黨員們,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雖然復興黨已經能夠使用工業化的手段以每年百萬噸的規模生產鋼鐵了,但是一切鋼鐵製品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還是非常奢侈的東西。
在王書輝看來經過七八年建設仍舊非常“窮矮搓”,充滿了泥土的芬芳的武昌城,對於馬祥麟來說,那就是偉大而又壯觀的現代化城市。就以復興黨中央機關的辦公樓來說吧,雖然三層的紅磚紅瓦起脊結構的樓房在石柱人民公社也是很常見的了,但是中央機關辦公樓的規模配上辦公樓前那“巨大”的廣場,仍舊是非常的令人敬畏的。
特別是剛剛建成不久的復興黨中央機關的無線電發射塔。這種不到三十米高,在王書輝年幼的時候曾經遍佈東北老工業城市的各個區縣的機關單位的無線電發射塔,在馬祥麟這個純粹的農業社會土慫眼中,那就是個實實在在的神蹟。
全鋼鐵結構,佈滿了鉚釘和鋼樑的二十幾米的鏤空鐵塔,在這個時代裡確實算得上是個偉大的工程了。
和在枝江縣時一樣,王書輝的辦公地點仍舊是一座兩層小樓。小樓的一樓是他的辦公室,二樓是他的起居室。只不過和過去不同,想要見到王書輝不再那麼簡單和方便了。即使像馬祥麟這樣提前掛了號的,也在樓外的接待處等了兩個來小時才輪到他和王書輝見面。
馬祥麟雖然是王書輝的弟子,但是和那些不再長期呆在王書輝身邊的學生一樣,他也是和王書輝很長時間才能見上一面的。馬祥麟有一種比較奇特的感覺,那就是無論什麼時候見到王書輝,王書輝總好像變得年輕了一點。
其實這倒不是王書輝變年輕了,而是因為時空門的影響,王書輝的衰老過程似乎停滯了。但是馬祥麟等所有的普通人都在變得年長,這就使得王書輝顯得正在變年輕。
不過外表上不變老,氣質上總是會有更多的變化的。比如馬祥麟就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老師氣度越來越沉穩,神情越來越疲憊。王書輝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變得更加的簡單和明確,這給王書輝身上增添了更多的堅定而又沉穩的長者氣度。
激動地和王書輝進行了擁抱,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王書輝就很直接的對馬祥麟說出了這一次找他來的目的。
復興黨馬上就要開始的北上計劃,需要對北方地區乃至東北地區的環境和情況比較瞭解的人。馬祥麟和一千名參加過東北戰事,對京師一帶的地理情況比較瞭解的戰士,將會被抽調參加復興黨的北上行動。其中馬祥麟本人將會作為參謀人員,加入復興軍北方第一軍團。其他一千名戰士將會在接受偵察兵訓練之後安排到各個部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