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輝聽了這話,禁不住笑了起來,他對唐文光說道,“縣令大人這個時候才想起朝廷法度麼。馬松華身為你的下屬,居然勾結匪徒,派遣亡命三次攻打本縣宗室。這等聳人聽聞的謀逆大惡,怎麼不見唐縣令遵循朝廷法度的。”
說完這話,王書輝收起了笑容,冷聲對唐文光說道,“知縣大人可以無視宗室安危,我雖身為人婿,卻還要遵循法度。我今番前來縣衙,就是來告訴唐縣令,馬松華喪心病狂,今天早上,他聚攏匪徒,想要第四次刺殺我家岳父大人。”
唐文光聽了這話,臉都綠了。他想到,馬松華難道瘋了不成。再有幾天,兩京宣旨的官員就要到縣。他怎麼敢在這個時候再次動手。
王書輝等到唐文光消化了這個資訊之後,繼續說道,“不過,他的邪謀,被我事先發現。府裡提前組織了人手,打散了前來刺殺宗親的匪徒。可是,那群跑散的反賊卻反噬了馬家。他們已經將馬家上下四十三口,全部殺死。我派人前去警告,卻來不及了。我來縣衙,就是向縣令大人稟報案情的。”
。。。
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
王書輝在現代社會的時候有很強的孤獨感。【全文字閱讀】。しw0。這種孤獨感在他上初中的時候就被他自己確認了。上初中時的兩件小事兒讓王書輝發現,自己似乎跟別人格格不入。
當時是在上外語課,老師放了一個英文歌曲。大家都是初三年級的學生,英文不是很好,聽不太懂什麼意思,但是老師讓大家談談聽了這首歌之後的感想。
青春少年會說些什麼大家都是知道的,或者飛昂激動,或者幻想浪漫。當老師問道王書輝的時候,剛把毛選全部讀完的王書輝對老師說,“這首歌裡,充滿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用平常的話說,就是太矯性了。”
王書輝的這位老師是他的班主任。下課之後,老師把王書輝叫到辦公室和他交流了一會兒。她很細緻的瞭解了王書輝的想法。得知了他最近看的書,這位一直非常喜歡王書輝的老師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這樣,怪不得你是個那樣的孩子。”
這話是有淵源的。小時候的王書輝是個極為愛勞動的學生。這一方面是家庭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可能是他的天性。不過,在學校裡積極勞動的學生,大部分是有目的的。為了評選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為了當班幹部等,這些才是很多學生積極表現的主要原因。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把王書輝也看成是這樣的孩子。直到她告訴王書輝,她要把王書輝推薦為區三好學生的時候,他說了一段話,“老師,三好學生是個榮譽,這是確實的。但是,榮譽這個東西,是個身外之物。古人不是說,‘富貴於我如浮雲’麼。富貴都是浮雲,榮譽就更是了。”
“我喜歡幹活,就是單純的因為我喜歡幹活。有三好學生這個榮譽,我喜歡幹活。沒有三好學生這個榮譽,我照樣喜歡幹活。所以,我覺得這個名額給我不妥當。因為,我有沒有這個榮譽,幹活這件事情是不會變的。還是把這個名額給那些需要激勵的同學吧。這樣的話,積極幹活的人不就多了一個麼。”
一個十來歲的初中生,說出這麼曠達高古的話,一下子就吸引了這位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她把三好學生的榮譽給了另外一個學生的時候告訴人家,是王書輝把榮譽讓給他的。聽了那位評獎的同學給他道謝,王書輝發現,即使是最喜歡自己的老師,也真的不理解自己。
同齡人不用講了,即使是人生經歷豐富的老師,也看不清王書輝的真面孔。他從來就是個講求實際的人。十五歲的王書輝就已經知道,榮譽固然可愛,可是榮譽也不過是起刺激作用的手段而已。幹活這件事情,才是最主要的。
當時學校的後勤部門沒什麼服務意識。很多班級裡換燈管,換玻璃,釘塑膠布,糊窗戶縫等諸多的工作,都要由學生來做。王書輝是真心覺得,自己一個人幹這些活速度很慢。他覺得,能有個人給他做幫手,比他自己得榮譽有用處多了。而這麼個在他眼裡很簡單的道理,居然連自己的老師都不理解。
從此之後,王書輝發現,這個世界上,不懂得道理,或者只懂得歪理的人特別的多。以至於,這種情況導致,懂得道理,知道真理的人,不敢說話,或者說了話,也沒人聽。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孤獨這種情緒,還真的是很現實的一種感情,不完全是小資產階級的矯情。
在現代社會都有強烈的孤獨感,在古代社會里,王書輝的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他覺得,他自己甚至失去了,和不懂道理的人溝通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