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者的需要。
以至於在短短一個月之後,香菸就成了復興會除食鹽、棉布和白口鐵農具之外的,第四大支柱產品。第三個月的時候,復興會的香菸收入就超過了白口鐵農具的收入,與棉布收入持平。與此同時,一家用來生產火柴的實驗性化工廠,也在江北兵工廠的主持下開始了試生產。
王書輝原本就知道,只要是把工業化的基礎,鋼鐵工業建立起來之後,有了比較完備的機械加工工業,那麼可以賺錢的機械那是要多少有多少的。對於菸草工廠的賺錢,只要是個現代人就知道。王書輝並沒有像通商處的工作人員那樣大驚小怪。
隨著香菸的大賣,王書輝很快就以機械加工廠生產的捲菸機械為股份,和枝江縣的十多個商人聯合建立了五家股份制菸草工廠。他也一點不擔心技術擴散的問題。以明朝人目前的機械加工水平上看,像蒸汽動力的捲菸機這種裝置,賣給別人是一點都不用心疼的。因為無論是捲菸機還是蒸汽機,只有王書輝的江北工業基地能夠生產。和那些商人建立合資工廠,主要是讓他們幫忙培養更多的工人出來罷了。
所以,在建工廠,賺錢上面,王書輝作為一個現代人,那是辦法多多的。倒是怎麼和明代的土著勢力們打交道,怎麼能夠和封建家族更好的爭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