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勞力。
復興商社在賣武器的時候不怎麼大方,他們做起生意來錙銖必較。東江鎮的各級武將想要從復興商社那裡佔一個銅板的便宜都不成,而且他們還都得依著復興商社的規矩,用銀子兌換復興黨的銀元之後才能買到武器。
但是在人口和糧食物資的交換方面,復興商社就大方多了。
在一塊糧磚(一斤裝)換一個人,一包泡麵換兩個人,一個肉罐頭或者水果罐頭換三個人,一個蜂窩煤爐子換十個人等等這些交易中,往往復興商社方面不會在乎東江鎮的這群武將是不是往人群裡新增了些老弱病殘的人物,反正只要是個喘著氣的人,哪怕發著高燒,大塊的皮肉都潰爛了的那種要死的人,復興商社都按人頭給東江鎮換東西。
不過在東江鎮的將領們偷奸耍滑的把那些半死不活的傷員病號往交換人口裡面摻的時候,他們又發現了復興商社的其他的好東西了。那就是復興商社的藥品。
不少東江鎮的將領可都是看到了,那些本來都已經奄奄一息了的病號,在復興商社的大夫(衛生兵)的開刀治療之後,擦了藥水吃了藥片,再用一個水晶瓶子往這個人身上一連(生理鹽水和葡萄糖)之後,原本眼瞅著就要嚥氣了傢伙,很快就好了過來。
孔有德就親眼看到,一個被交換出去的病號在復興商社的大夫的治療下,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活蹦亂跳了。
復興商社的藥品可真是好東西,而且價格也不太貴。一片消炎藥只要十個人,一片退熱藥也只要十個人,包括生理鹽水、葡萄糖和碘酒之類的東西,東江鎮的這幫不差錢的軍官們也是大批的買。
不過雖然他們買的不少,可是當武宏傑聽到商務局的幾個幹部討論東江鎮的軍官採購的藥品明顯不夠部隊使用的問題的時候,他冷哼了一聲就把這個事情拿到艦隊黨委會去討論去了。
對於這個問題,艦隊黨委方面的認識倒是都很統一。艦隊司令徐遠志在黨委會上的話就很具有代表性:
“封建軍隊把戰士當成一種消耗品來看待。這種性質的軍隊怎麼會像我們復興軍一樣把戰士的生命看得無比寶貴呢!他們買那些藥品根本就不是為了給普通戰士治療。他們買藥那是為了給自己保命的。”
。。。
第375章 在山東10
捱了大炮知道了復興黨的軍力。 收了好處知道了復興黨的財力。最終,東江鎮的最高領導者毛文龍決定對復興商社採取一種既不支援也不反對的態度。
其實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出和復興商社建立合作關係,但是在毛文龍的默許下,復興黨和東江鎮的貿易也早就開始全面開展了起來。
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渤海的冰期一般是從每年的十一月中下旬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份左右。但是在明朝末年這個小冰河氣候的狀況下,渤海的冰期明顯的延長。從每年的十一月初開始,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左右,整整六個月的時間裡,渤海沿岸地區,除了秦皇島和葫蘆島之外,都處於冰凍狀態。
復興黨第一艦隊和隸屬魯東根據地的武裝船隊,在1628年九月、十月兩個月的時間裡,透過人口換物資的手段,從東江鎮換取了三萬多的人口。
這些人在經過了全面的衛生處理和防疫治療之後,快速的就被魯東根據地的生產建設工作消化掉了。
從1628年年初開始,特別是在王書輝來到魯東根據地之後,整個魯東根據地的生產建設開始大規模的開展了起來。兩座年產鐵十萬噸,產鋼四萬噸的鋼鐵廠,在王書輝的主持下,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建立了起來。
除鋼鐵廠外,水泥廠,化肥廠,鹽廠,磚瓦廠等等各種工廠,在王書輝這個哆啦a夢的支援下,正在進行著全面的建設。讓明王朝非常頭痛的流民問題,在復興黨這裡根本就不存在。
復興黨魯東根據地現在不僅透過東江鎮跨海運人,更是在山東各地蒐集流民。
復興黨在魯東地區的大張旗鼓的建設工作,很明顯的刺激到了不少山東本地的勢力。不少在朝廷上有關係的山東士紳都在透過各種渠道向朝廷遞話。只不過,因為目前朝廷上層還處於政權交接黨派鬥爭的混亂狀態下,所以山東地面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朝廷方面的重視。
王書輝早就知道,復興黨在山東地區的建設肯定不會像在湖北地區那麼順利。畢竟在湖北地區,他腦袋上藩王女婿的名頭可以掩蓋很多問題。但是山東就不同了,在這裡復興黨是純粹的外來勢力。地方士紳對復興黨的反對會尤為激烈。
王書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