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軍閥的帶領下直接投降了後金女真,就是在內地發動了一場動搖了大明在山東統治的大叛亂(吳橋兵變)之後,也投降了後金女真,並給後金女真方面送去了先進的軍工科技。
要知道,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三順王”,就都是東江鎮的出身。
坐視將近十萬的青壯有生力量,在內鬥中被無謂的消耗掉三分之一後又投降後金女真成的事情,王書輝當然是不會做的。
在復興黨開始和東江鎮展開貿易之後,王書輝就已經和魯東根據地黨委一起制定了詳細的應對計劃。清洗掉整個東江鎮的上層之後,對東江鎮進行徹底的改編,把這支軍閥化的大明地方武裝改造成為一隻革命隊伍的計劃,早就在王書輝的要求下制定完成了。
所以,當1629年9月末整個登萊地區的土地革命全部完成,魯東根據地開始進入農場化建設,基本的煤炭、鋼鐵、化肥、水泥和機械廠等一些列小型基礎性工廠完成建設並開始投入生產之後的時候,一支十個營的全部是由復興黨老兵組成的五千人的部隊,在王書輝和東江整編指揮部的帶領下,乘坐著二十艘魯東根據地下屬的兩千噸級戰運兩用船,登陸皮島。
說起來,整個東江鎮在面對五千全副武裝的復興軍的時候,表現的真的讓王書輝感到相當的失望。除了個別幾個東江軍閥在被複興軍解除武裝的過程中,帶著百十來個自己的家丁對復興軍進行了絕望的反抗之外,陳繼盛和劉興祚以及像孔有德之類的大小軍閥,並沒有表現出王書輝原本認為的那種梟雄本色來。他們都在復興軍的槍口下乖乖的投降了。
在不到三天的時間裡,在五千全副武裝的復興軍戰士支援下,復興黨東江整編指揮部就把東江鎮的各級大小軍閥頭目逮捕一空。原本的那些已經徹底絕望不惜在東江鎮鬧糧鬧餉的幾萬普通的東江軍計程車兵和百姓,則在復興黨不限量供應的糧食和罐頭下,平靜的接受了改編。
源源不斷的從魯東根據地和湖北根據地,透過先進的兩千噸級的混合動力運輸船隊運到東江鎮的各種物資,有力的支援了復興黨對東江鎮的改編工作。大量年紀超過三十歲的東江鎮士兵和百姓,被複興黨改編為生產建設兵團。年齡低於十八歲的少年人,則被複興黨直接整編為少年軍,開始接受全面的文化教育和培養。
經過全面整編之後,總數將近十萬的東江軍士兵只剩下了不到四萬人。這四萬名戰士在經歷了訴苦運動,參加了對東江軍的各級軍閥的公審大會和揭批大會後,不僅在生活水平方面開始了全面的飛躍,而且在思想認識上也開始萌發革命意識。
除了這四萬人的正規部隊以外,王書輝把整編成為生產建設兵團的五萬多東江軍中的一半兒,調回魯東根據地補充根據地的人力缺口。
要知道,明朝末年的登萊地區,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人口大量流失。從目前的統計上看,登州府和萊州府兩府境內的十幾個縣的總人口才不到五十萬人。即使大量的吸收山東其他地區的流民,魯東根據地的農場建設和工業建設仍舊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進行補充。
至於不到一萬人的少年軍,王書輝則直接把他們調往復興黨在濟州島的基地。
在那裡,復興黨教育局已經建立起一座可以滿足兩萬人同時上課和訓練的基地學校。而且三千多人的少年軍教官已經在那裡等待多時了。 時空之門1619
———————————————————————————————
第382章 東改編1
。。。
第383章 東改編2
愛這種感情不容易,恨這種感情卻很容易。畢竟愛是一個建設的過程,而恨是一個破壞的過程。建設,總要比破壞難的多。
復興黨想讓東江鎮的普通士兵和百姓熱愛人民,服務人民,這一點在認識上倒是容易達成統一。畢竟他們本身就出身於人民,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就是熱愛和服務他們自己。但是認識上的統一,並不能讓他們對復興黨的理念產生真正的理性認同。
一切的意識都出自實踐,復興黨也是在十年的時間裡透過不斷的實踐,才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徹底的建立起來的。
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這是一個思想體系建設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需要大量的實踐,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講,對於完成整編後東江軍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來說,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並不能得到他們強烈的響應。
為人民服務,這就是要讓東江軍計程車兵和百姓們,愛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