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
第229章 四省攻鄂6
    朱燮元這個人打仗的本事沒有,只會胡亂指揮瞎參合,之後再跟在秦良玉的白桿兵屁股後面撿功勞。【閱】可是這好幾年的時間參合下來,他也是積累出了相應的經驗的。
    比如,朱燮元就清楚的知道,想要平定叛亂,想要打仗,自己手裡就必須有這麼幾樣東西。第一是銀子,第二是糧食,第三是兵器,第四是士兵。
    大明朝的軍事制度早就已經從義務兵轉變成僱傭兵了。衛所制度崩壞之後,手裡面想要有幾個能打仗的兵,就必須自己花錢去招募,然後自己下力氣去訓練。
    原本朱燮元之所以敢於接下魏忠賢這個平定兵亂的任務,原因是他知道負責打仗的是秦良玉和白桿兵。可是接到朝廷最新的旨意之後,朱燮元就得認真的想一想這個武昌兵亂到底要怎麼解決才行了。
    從1621年到1625年,朱燮元好說賴說的也參合了五六年的軍務了。和程紹、姚宗文這些一丁點兒軍事經驗都沒有的純文官相比較,朱燮元的軍事修養肯定比他們都要高很多。比如他就知道別看自己頭上掛著兵部尚書、五省總督的牌子,手裡面還有尚方寶劍,可是各省的文武官員還真就不一定會全心全意的配合他的工作。
    朱燮元知道,就是各省官員真的全心全意的配合他的工作,以各省那破破爛爛的軍隊狀況也沒辦法向他提供合格的兵員。所以,想要打仗,他還得自己去招兵練兵。
    朱燮元在西南多年,和程紹、姚宗文不同,他在軍隊當中的人脈不錯。不像程紹和姚宗文那樣無人可用,朱燮元到襄陽的時候,手底下已經有了兩員武將,也有一支總人數兩千人左右的,上過戰場相對比較靠譜的總督親兵營。
    帶領部隊的兩員武將都是有著戰功的人物。一個是曾經隨貴州巡撫王三善平叛的先鋒大將,遊擊將軍劉澤清。一個是曾經被人彈劾下獄,但是卻被朱燮元救了一命的原貴州都司黃運清。
    在朱燮元眼裡,這兩個大將一個善於打仗,一個善於練兵。只要自己手裡有了這樣兩個人,那麼想要組建出一支能打仗的部隊,就比較簡單了。
    朱燮元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後就立即向魏忠賢要糧要餉。
    魏忠賢這幾年把大明朝的家當的還算不錯,北邊得給九邊的軍隊提供糧餉,各地的災荒不斷經常收不上來稅,可是因為緊緊的盯著江南地區的賦稅,所以目前大明朝的資金還算充足。
    魏忠賢也知道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所以他還是按照一萬人的規模給朱燮元撥發了相應的糧食和軍餉。
    除了糧食和軍餉,招兵練兵還需要軍械。魏忠賢在這方面一點兒也不小氣。他直接命令南京鎮守太監給朱燮元撥發兵甲器械。
    本來,朱燮元是想就地使用襄陽地區的衛所儲存的軍械的。可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因為湖廣巡撫姚宗文組建自身部隊的需要,襄陽地區的軍械早就被搜刮一空了。不得以,朱燮元才向魏忠賢請發軍械的。
    說起來,他不願意使用南京軍械的原因也很簡單。
    使用本地軍械,質量差點是差點,可是卻不用花錢。南京那邊的軍械,離得遠運送困難不說,而且還得花費很多額外的錢。畢竟南京那邊一大堆的各級太監和文官也都講究個“水過地皮溼”。不給他們好處,軍械你是見不著的。
    朱燮元看到姚宗文第二次組建的巡撫標營士兵用的武器比較齊整,原本他是想著能不能先用人家的武器的。可是朱燮元也知道,自己這個五省總督在魏忠賢面前並沒有人家湖廣巡撫姚宗文的面子大。雖然